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拉关系与做学术

已有 4117 次阅读 2011-2-10 09:54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谈, 制度建设, 拉关系, 做学术, 文化土壤

    中国的科学界,伴大腕、拉关系、跑经费几乎成为学术进步的唯一途径。

    最近,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助理教授的日子”一文中谈到他在清华“告诫这些优秀的年轻人:不要花时间去拉关系,尽全力做研究,以实力取胜!其实,一个人的尊严、学术地位、以及别人发自内心的尊敬,永远不可能靠拉关系获得,只能来源于自己真正的学术修养和贡献。那些天天热衷于拉关系的浮躁科学家,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学术成果,即使表面风光,事实上也会被同行(包括一些他拉过关系、关照过他的人)从心里看不起。在学术界,这永远是真理!在美国是,在中国是,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一样!”

    我相信施一公告诫的真理性,一个人的尊严、学术地位、以及别人发自内心的尊敬,只能来源于自己真正的学术修养和贡献。但是,为什么在现实中国几乎完全变样了呢?是文化传统、现实制度,还是庸人使然?
    又读到陈安的“中国科学界:未来往何处去?”他的观点似乎认为,当前中国科学界的最核心问题是:做科研的人里面不合格的人太多。那么,正如他自己所言,“那些在国外老老实实做学问,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的学者,在西方国家的著名大学里不谋求当官,只专心管好自己实验室,可是一旦回国就立刻谋求获得权力,四处充当‘光环’角色,能多见几次高官就多见几次。”这又是为什么呢?当然,陈安教授最后谈到了“土壤”问题,在他的最后一段没有完成的标题是“学界是社会和政治界的缩影或投影,但是,学者们应该率先脱离这个影子”。
    是啊,“土壤”是什么?清华那些按照施一公教导的优秀学子要在中国生存,是适应还是改造我们的“土壤”?难道我们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就解决不了中国科学界的“土壤”问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411587.html

上一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证候学调查与分期辨证模式探讨
下一篇:在“人熟好办事”的关系社会里
收藏 IP: 119.8.184.*| 热度|

16 王随继 唐小卿 刘洋 唐常杰 傅云义 姜洪洲 彭海杰 吉宗祥 吕新华 王德华 徐明昆 魏华 李毅伟 xqhuang colorfulll Majorite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