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序

已有 4355 次阅读 2010-2-8 08:35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序言, 柯新桥, 中医医学论文

    按:刚才从旧文档里发现了4 年前写的这个“序”,本来是个修订稿(我和儿子摆弄了一个晚上),因为李培生老师的序言用的是白话文,出版社还是选用了原稿,这个修订稿只好搁置。4 年过去了,今天把它“发表”于此,也不妄辛苦一场。

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 

    柯兄新桥,湖北鄂州人氏,早年舌耕讲坛,笔耕群刊,深受后学、同道崇拜,少时得“柯老”贤名。中年移居深圳,悬壶济世,饮誉鹏城,官赐“名医”,求医者诊庭若市,医德、医术俱佳。

    《易》曰:“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柯兄在鄂多年,广聚益友,结社著述,名噪一时。虽世称雕虫小技,吾等却每每乐此不疲,以助人“晋升”而自鸣得意。合作十余载,遂结兄弟情谊,有“四人帮”或“四大才子”之戏传。当今中医撰修者众,然如吾辈善终者鲜矣。盖“柯老”海纳百川,宽人律己,法君子之风,得友朋之佑。此“柯老”之幸,亦众兄弟之幸也。

    柯兄教书育人,以勤勉著称,从无敷衍之举。自已巳年兼班主任,殚精竭虑,肝脑涂地,至今为当年学生所乐道:“柯师乃传道、授业、解惑之楷模也”。兄亦念念不忘:“四载冬春,师生之谊若父兄之亲;十年分别,昨日情景成现时长梦。”即此,竟唏嘘不已……。

    柯兄治学撰文,以刻苦制胜,从来严格要求。嫂夫人曾戏谑其写稿:夏天,扑扇驱蚊,水桶降温,苦熬纸上文章;冬日,围脖护颈,煤炉护身,确保心中热气。然长期伏案,柯兄早染颈椎痼疾,迁延连年,化为读书卡片一堆,论文、著作等身,即岁月之痕迹,青春之记忆。毕竟天道酬勤,柯兄壬申年破格晋升,由讲师跃至教授,为母校之空前,至今尚未突破。

    柯兄此“论文集”,汇粹多年心血,有“理论探索”、“临床经验”、“实验研究”、“教学相长”、“古籍研读”、“学术争鸣”六部,虽不成体系,却见证一中医学者探索之经历。读之愈切,思之益远,可窥当年中医“脉搏”与“呼吸”,挚信彼将融入历史长河,化为浪花一朵。愿吾辈之偏爱能够感染更多同道与后学,则幸甚。

    光阴似箭,逝者如烟。我辈已逾“知天命之年”,正所谓“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陆游诗),回首往事,莫不怆然空叹。林语堂视人生为三个阶段:年轻多崇尚儒学,积极进取;中年常迷念佛学,遁入虚空;老年须顺应道学,无为而治。知天命者,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安时而处顺”(庄子语)。然“曾经奋斗耕耘过,梦牵魂绕赤子心”,故序。 

                                         聂  广  郝建新  周祯祥  于2005年8月2日

 

附:聂郝周序(出版时调整稿)

    柯兄新桥,湖北鄂州人氏。早年舌耕讲坛,笔耕群刊,悬壶济世,深受学生、同道崇拜,年轻时就获得“柯老”的赞誉。中年移居深圳,不久即为鹏城一代名医,求医者诊庭若市,医德、医术俱佳,深得病友好评。
    学兄素受敬重。在鄂多年,以他为核心,组成写作班子,著作如流,曾经名噪一时,虽世称雕虫小技,吾等却每每乐此不疲,以能助人“晋升”而自鸣得意。合作十七、八年,遂结兄弟情谊,至今情同手足,有“四人帮”或“四大才子”之戏传。中医界众多著书团体如我辈而善终者甚少,今扪心而言,与“柯老”之坦诚、厚道关系最切,此“柯老”之幸,亦众兄弟之幸也。
    学兄毕业留校,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以勤恳著称,从无敷衍之举。其讲解之认真,语言之生动,逻辑性强,与平时判若两人,至今为当年学生所乐道。曾记得90年代初学兄在学院小礼堂主办学术讲座,连续3次,座无虚席,好评如潮。不久前,他还念念不忘:“回想起那一段岁月,揪心而又充实,辛苦而又快乐。”学兄临证,擅长中医呼吸诸病的诊治,旁涉消化、内分泌等其他系统疾病,疗效颇佳;其待病人情同手足、父兄,亦是有口皆碑。
    学兄治学撰文,以刻苦制胜,从来严格要求。嫂夫人曾笑谈其早年写稿情景:夏天,扑扇驱蚊,水桶降温,苦熬纸上文章;冬日,围脖护颈,煤炉护身,确保心中热气。由于长期伏案,其很早就落得“颈椎病”痼疾,如今时过境迁,一大堆读书卡片,论文、著作等身,即岁月所留之痕迹,亦青春之记忆。毕竟天道酬勤,早在1993年初兄即破格晋升,直接由讲师到教授,成为母校当年空前之举,至今尚未见有突破者。
    学兄这次付梓之“论文集”,实是汇粹多年心血,共有“理论探索”、“临床经验”、“实验研究”、“教学相长”、“古籍研读”、“学术争鸣”六部分,虽不成体系,却能见证一名中医学者的多方探索和成长经历。读之亲切,思之广远,内容丰富,其自可反映出当年中医之“脉搏”和“呼吸”,亦必将汇入历史长河,成为浪花一朵,愿吾辈之偏爱能够感染更多同道与后学,则幸甚。
    光阴似箭,逝者如烟。我辈均已过“知天命之年”,正所谓“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陆游诗),回首往事,感慨人生,莫不啼笑皆非。林语堂曾将人生划分三个阶段,年轻多崇尚儒学,积极进取;中年常迷念佛学,遁入虚空;老年须顺应道学,无为而治。知天命者,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安时而处顺”(庄子语)。然“曾经奋斗耕耘过,梦牵魂绕赤子心”,即使我等布衣俗人,总结回顾总是必要的,故为之序。
                             挚友:聂  广 郝建新 周祯祥 于2005年9月8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293551.html

上一篇:枯水时节游漓江
下一篇:传染病临床诊断模式:从共性思考到个体化诊疗
收藏 IP: 183.38.68.*|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