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漫话慢性萎缩性胃炎

已有 1188 次阅读 2023-9-23 21:36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我的胃一直很好,前年体检却突然报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伴有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正是“人老百病生”,各器官都出现了老化。那么,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笔者在这里做些复习并科普: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常伴有肠腺上皮的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临床上,有些患者会出现腹痛、反酸、腹胀等消化不良或消瘦、贫血症状,有些人则没有明显的症状。

从病理上看,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面的细胞、腺体的萎缩,并不是胃的体积的缩小。因此,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不必担心自己的食量会变小,也无需刻意减少进食量。所谓肠腺上皮化生一般简称为“肠化”,是指在胃黏膜慢性炎症时,本来该长胃黏膜的地方变成了肠的粘膜。肠化可以分为大肠型化生和小肠型化生 2 种类型,肠化生的范围大和病变严重则与胃癌密切相关(图1)。


图1  肠上皮化生在内镜下表现为胃窦的灰白色隆起

那么,什么是异型增生?什么是上皮内瘤变呢?

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也叫做「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改变,有恶变的可能,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是当前最为公认、最为直接的胃癌前病变。分为轻、中、重 3 级或低级别、高级别 2 级。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短期内进展为胃癌的风险高,需要手术治疗或镜下黏膜切除治疗;轻、中度异型增生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定期胃镜病理检查,密切监测随访,以筛查早期胃癌,减少胃癌发生。

从临床上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往被称为 A 型胃炎)和多灶萎缩性胃炎(以往被称为 B 型胃炎)两大类。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萎缩性部位主要位于胃的上 2/3,由自身免疫因素引起,患者常伴有胃酸分泌过少、贫血(恶性贫血)、消瘦等症状,这型胃炎在我国比较少见。

多灶萎缩性胃炎的萎缩部位主要位于胃的下 1/3,萎缩的部位呈点状,不一定影响胃酸的分泌,我国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属于这一类型,对身体的影响较小。

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可能会同时出现,也可能只有萎缩没有肠化、增生等。对于大部分轻度萎缩和轻度肠化,以及一些年纪大的,可以不必追求逆转,只要不进展就好。尤其是重度萎缩、中重度异型增生,一般不能逆转;需要严密监测,或及时内镜下干预治疗。

还有一种分期,是以发生萎缩的范围来分级的:根据分布范围的不同分为c1、c2、c3和o1、o2、o3六种类型,分型是根据萎缩的范围来分的。

c其实指的是英文close的简称,指的是萎缩性胃炎闭合型的分型。胃黏膜萎缩沿胃窦小弯向上发展,尚未累及到贲门,称为C型,即闭合型;c1指的是病变局限在胃窦部,c2病变进展到胃角,c3病变进一步发展到贲门。

o1、o2、o3分期,指的是开放型萎缩性胃炎,程度比闭合型的更加严重。黏膜萎缩累及到贲门,且一直向胃前后壁延伸,称为O型,即开放型,根据萎缩的范围依次为o1、o2、o3。

从严重程度及癌变几率来看,依次是:C1<c2<c3<o1<o2<o3。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在不同地区中差异较大,在胃癌高发的东亚、东欧、南美等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患病率也相对较高。我国自开展纤维和电子胃镜检查以来,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占胃镜受检病人总数的 7.5~13.8%。这个数字在55岁以后人群还会更高。总体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所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无需恐慌。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多种因素相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因素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列为一类致癌因子。

从世界范围来看,慢性萎缩性胃炎均呈现出老年人高发的现象,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国际卫生组织调查发现,20~50 岁患病率仅12%左右,而51~65 岁则高达52%以上。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也有学者认为胃黏膜萎缩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器官老化”现象。

多灶萎缩性胃炎即B型萎缩性胃炎是胃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胃黏膜萎缩被认为是癌变的基础。当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和异型增生时称之为胃癌前病变,癌变风险明显增加(目前认为只有异型增生,称为癌前病变;萎缩和肠化称为癌前疾病或者癌前状态)。

根据国内多年随访资料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认为其癌变率是:5-10年癌变率3%-5%,10年以上10%,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本病的演变过程如图2:


图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演变

关于治疗:

(1)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减缓癌变进程和降低胃癌发生率,目前的研究表明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逆转萎缩,但对于肠化和异型增生的治疗作用有限。

(2)目前中药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阻断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进展,常用的中成药有摩罗丹、胃复春、康复新液等。

(3)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维生素 C 以及微量元素硒等可能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适量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但还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已经发生异型增生的可以逆转。

(4)重度异型增生短期内进展为胃癌的风险高,就要考虑进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或手术的治疗;轻、中度异型增生需要定期进行胃镜病理检查,密切监测随访,以筛查早期胃癌,积极治疗以减少胃癌发生。

关于随访:

(1)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每 1 年左右随访一次,不伴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酌情安排内镜和病理及胃功能及肿瘤标志物随访。

(2)伴有轻-中度异型增生者缩短至每 6 个月左右进行内镜和病理及胃功能及肿瘤标志物随访一次。

(3)重度异型增生患者应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关于养护:

(1)应避免进食隔夜菜、腌熏制、过咸的食物,如咸冬菜、腌肉、熏肉等。应注意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

(2)少吃生、冷、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于油腻食物,宜食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过热、过期、煎炸、霉变等不洁食物。戒烟酒。

(3)多数萎缩性胃炎可以算是一种正常的退行性病变,以下生活方式可能有益:及时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低盐,饮食中增加新鲜蔬菜等;三餐要规律,避免过饥、过饱;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戒烟;适当运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03613.html

上一篇:[转载]梁二平:临淄稷下访学宫
下一篇:星言星语和星月(297):妈妈的生日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5 郑永军 陆仲绩 崔锦华 孙颉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