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安全停药有望获得监测指标

已有 2687 次阅读 2017-1-17 16:28 |个人分类:肝病手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抗病毒治疗, 慢乙肝, 停药标准, 前基因组RNA

在日前召开的2016年亚太肝病研究学会第六届乙肝专题会议上,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主任鲁凤民教授报告了与厦门大学等单位的合作研究成果,并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安全停药”和“准临床治愈”新观点。该研究成果于2016年刊发在欧洲肝病学会会刊《肝脏学杂志》上。

长期以来,肝病临床医生的一个困惑是,大量采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慢乙肝患者,虽然能够通过长期治疗达到稳定病情的效果,但对于安全停药尚无可靠的监测指标。为减少停药带来的疾病复发和反弹,各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多强调患者长期甚至终生用药。而实际上,约20%的患者停药后并不会反弹(意味着大量病人完全可以不用服药,或者说长期服药并无意义)。

鲁凤民等的研究表明,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包括在病毒颗粒内的前基因组RNA,改变了过去认为只有在病毒的前基因组RNA逆转录转变为DNA后,才能形成子代病毒并继而从感染的肝细胞内释放进入血液的看法。因为乙肝病毒DNA消失的患者虽然血清中的病毒DNA消失了,然而病毒的复制并未停止,只是换个样子成了RNA病毒而已,因此停药后会出现严重反弹。那么,如果血清中的病毒RNA也消失了,就可以安全停药了么?他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小样本研究。

过去,我们临床上也多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消失作为评价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的标准,但现有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很少能使患者血清表面抗原阴转。事实上,临床实践中却常常有病毒DNA长久消失,血清中的表面抗原持续低值阳性的现象。

鲁凤民团队和其他实验室的早期研究显示,肝细胞在感染乙肝病毒后,往往会有病毒的DNA片段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这些病毒DNA片段虽然不能产生子代病毒,但却有产生表面抗原的能力。因此,有一些患者长时间接受抗病毒治疗后,体内病毒持续复制模板(cccDNA)已经消失,但血清中的HBsAg却持续阳性。

研究人员分析了41名长期接受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病毒RNA水平和肝细胞内cccDNA的活性。结果显示,血清病毒RNA的持续消失反映了肝细胞内cccDNA池的耗竭或者转录静默,鲁凤民称这种状态为“准临床治愈”。

据悉,在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防控重大专项的持续支持下,鲁凤民课题组将对血清乙肝病毒RNA的临床意义进行系统研究,以验证“准临床治愈”和基于此的安全停药的可行性,并推出我国慢乙肝临床治愈路线图,使更多的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028201.html

上一篇:给大孙女讲美国孩子“分享”的故事
下一篇:人禽流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