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金栋:《史记·扁鹊传》“厲鍼(厉针)砥石”新识
聂广 2025-6-4 20:04
1. 原文及旧注 西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史记·扁鹊传》说:“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厲鍼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说:“阳,扁鹊之弟子也。鍼音针。厲谓磨也。砥音脂(金栋按:砥当音底dǐ,非音脂zhī)。”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素问》云:‘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60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西医结合感染病研究70年
聂广 2025-5-12 22:24
中西医结合感染病研究在过去70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尤其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临床诊疗创新及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方面表现突出。以下是主要成就的梳理: 一、政策与机制创新 早期政策奠基: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团结中西医” 的卫生工作原则,为中医参与传染病治疗提供了制度保障。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81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近现代医家有着强烈的“寒温统一”诉求,为何至今无法实现,症结在哪里?
聂广 2025-5-12 10:16
按:作为知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简洁性,而非杂乱无章。如果研究对象一致又在同一个范式下,还有知识共同体的认同,仍然无法实现其理论的规范化、技术的标准化,问题肯定在于该体系发生学上,出自其内在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 作为人工智能Deepseek,它在大数据计算和逻辑理性方面远超人脑,即通过分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6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Deepseek,可否以《外感病学》取代《伤寒论》《温病学》《疫病学》?
聂广 2025-5-11 15:51
按:我很奇怪,为什么遵循逻辑 和计算的Deepseek会反对这个提议,它的反对 理由 是否充分?因为在祖国医学体系里, 《伤寒论》《温病学》《疫病学》的研究对象明明都是外感病,如果同一医学范式下的同一研究领域即存在不可通约性,那么它为什么还要信誓旦旦地 认定:中医外感病与西医感染病有可能融合?如果中医学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8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从病机学说与病理生理学的差异,看中西医知识体系之间的冲突与沟通
聂广 2025-5-10 22:22
就研究对象而言,中医病机学说与西医病理生理学完全重合,而理论表述却南辕北辙,各说各话。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就定义而言,中医病机学是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的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88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尹常健学兄“病、证、症”为轴心的中医药诊疗新模式
聂广 2025-5-9 20:16
4 月17日,《中国中医药报》刊载了尹常健学兄的大作“建构以‘病、证、症’为轴心的中医临证新体系”。该文是沈自尹院士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仝小林院士“以证为基,以症为靶,以病为参,以因为据,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的类似提法。当然,仝小林院士还提出了“态靶辨证”的诊疗模式,并进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0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医病机学与西医病理生理学可否融合,如何融合?
聂广 2025-5-7 20:55
什么是中医病机学?即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的基础学科,包括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证候以及脏腑气血虚实等的变化及其机理等。 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即以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免疫学 、 病理学 、 生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16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曾小平:赞篮球巨星罗斯南沙寻医(诗)
聂广 2025-4-29 09:12
篮球巨星罗斯 与意真中医南沙馆的跨界奇缘, 恰似热血与古韵的交响 (一) 你从贫民窟走来 却没有丝毫自悲的姿态 你从小没有父亲 却对生活的充满希望 视篮球为生命 遍体鳞伤也从无半点懈怠 跌宕起伏 坚韧不拔 永不言败 辉煌时不骄不躁 低谷时铿锵豪爽 零绯闻 爱妻子顾儿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8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赴佛山参加评审,贺师弟精彩人生
聂广 2025-4-28 21:42
佛山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中医中药久负盛名。佛山市中医院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教、研及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大型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骨伤)建设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前天,应师弟之约赴该院参加其承担的“协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10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西医疫病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热度 1 聂广 2025-4-25 11:57
一、必要性 中西医疫病学的融合不仅是医学发展的潜在方向,更是应对现代传染病威胁的迫切需求。这种必要性源于疫病的复杂性、单一医学体系的局限性,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健康治理的多元化需求。以下从理论、实践、社会三个维度系统阐述其必要性: 1. 理论互补:破解疫病复杂性的必然选择 (1)疫病本质的多维性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958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6-15 2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