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蠹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xh2009

博文

关于论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问题

已有 6423 次阅读 2010-4-25 21:11 |个人分类:杂感及其他系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参考文献, 科技论文, 跟踪检索, 间接引用

 科学网名博李小文先生曾经撰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主权不全等于王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0220),是基于本人所写相关博文的评论和进一步阐述。该文自刊发至今,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相比之下,本人的那篇原作,无论从点击量,还是推荐与评论数量,都多有不如——这自然是由于李老师的文章立意独特、观点鲜明、笔力雄健所致。不过,还有一点毋庸讳言,这个结果与李老师在科技界及科学网的人气大旺不无关联。

 由此而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科技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文献引用:可能有极少数作者,在撰写论文阅读参考文献时,发现其中的参考引文对自己非常有用,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拷贝到自己的文章后面作为引文,然后再投到期刊编辑部——这是否就是所谓的间接引用?

 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会导致出现这种状况:

 其一,赶时间和进度。有些作者因为忙于投稿发表或应付项目检查验收或其他事务,来不及、或者根本就没想过去找到参考文献中的某篇参考文献详细阅读,之后再行引用。通过其他施引文章对其略知一、二也就够啦!

 其二,追求名人效应。有的人会认为在自己的文稿参考文献中多加入几篇圈内大家的名作,会增加文稿的份量,更容易通过期刊编辑部和审稿专家的审查——至于那些文章是否真正读过,估计不会也很难得到验证。

 通过阅读“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获取更多的相关科研信息,从文献信息角度说就是所谓的“跟踪检索”,是科研工作中搜集、积累文献信息的有效手段。

 无论基于何种原因,使用这种“快捷”方式间接引用,都是不合适的。间接引用并非为规则所不允许,目前也似乎还没有必要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一类的工具对这种取巧的方式进行监督,但事实是你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学习、了解更多知识的机会,所以,这么做到底是受益还是受损其实是一望而知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007-316025.html

上一篇:活着——青海玉树地震感怀
下一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收藏 IP: .*| 热度|

4 任胜利 刘明 黄丹萍 田仁飞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