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一道物理线,一堵心理墙 精选

已有 4615 次阅读 2022-7-20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我的家乡,当年有一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地方铁路,每天不会超过3列火车通过。然而,铁路南北两边的人很少来往。我自己也有切身体会,当由南往北跨到铁路另一侧时,猛然觉得离家远了很多;相反,当由北往南跨到铁路另一侧时,陡然感到离家近了不少。这一条物理的有形铁路,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一堵心理的无形墙壁,实在地阻隔了人们的行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体验。

铁路有通行的道口,火车又很少,由铁路的一边走到另一边其实很方便,但是,铁路存在本身,就是一道物理线,就把当地分成了铁路北与铁路南,并且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了特别的观念,人们据此区分得非常清楚,例如,自己生活在铁路这边,铁路那边跟自己关系不大。

正是由于这个生活经历,我一直对现实中的物理线颇为在意,特别地,我发现社会上存在很多这样的物理线。通过观察和思考,我推测大多数人也由于这些物理线而形成了相应的心理墙。同时,人们形成的心理墙不仅会泛化,而且会虚化。心理墙的泛化现象十分普遍,也比较微妙,例如,只要是物理线,即使是用粉笔划的一道,都能让人们形成心理墙。

更值得说的是心理墙的虚化现象。其实,这种现象也很常见,并且愈加微妙。此时,形成心理墙的基础不再是实在的物理线,而是虚构的观念线。例如,关于学科的分类,原本只是人类便于研究和述说而做出的结果,但是,不同学科分类却很容易让人们形成顽固的心理墙,一个学科的人通常觉得自己才是这个学科的,其他学科的人如果涉猎这个学科,就会感到别人越墙了,自己被冒犯了,内心颇为排斥或不屑:他/她也懂XX学?相反,一个学科的人通常也觉得其他学科与自己无关,涉及到其他学科的内容时,更是有意回避,想着或说出一句:这是YY学的知识。于是,不理解、不学习相应的内容,也就心安理得了。

我关注心理墙虚化现象有两个现实背景。

其一,我在给研究生上课的过程中,课前、课间或课后交流时,我总会听到某些学生说:“老师,我是跨专业考上来的。”这些学生如此说,是自我防御,意在避免教师对他们抱有高的期望,以及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够专业而受到批评。我完全理解这些学生的心态,也清楚他们处于矛盾之中,尤其是这种心态和矛盾会影响他们的进一步学习与研究。

每当此时,一方面,我会给他们列举心理学领域跨专业学习、研究和工作的成功案例,让他们有榜样可以参照;另一方面,我会告诉他们,自从考上心理学的研究生,你们就是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了,再也不要认为自己是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了。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导很有成效,学生很快就会表示:“谢谢老师,我记住了,自己就是心理学专业的人!”

其二,在外出开会时,我不止一次听到有的同行说出让人有些奇怪的话,例如,“这是统计学的问题,我也不太懂。”“这是实验研究,我不熟悉。”“关于心理测量,我不便说。”由此可知,学科分类的情况更为精细,就是心理学领域,也还是分了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心理测量学等子类,并且,执教相应子类科目的同行,显得不愿了解或介入其他子类科目的内容。

显然,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都属于心理学的方法论科目,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执教分工,就在同行之间形成了心理墙。当年读大学时,我们的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各安排在两个学年学习,心理测量学安排在一个学期学习,也就是说,上述3个心理学子类科目,每个最多只需一学年就可以学完,从而,执教某一子类科目却对其他子类科目“不太懂”“不熟悉”“不便说”,是相应的同行在心理墙的作用下,不愿去学习其他子类科目的结果。

因此,了解由物理线到心理墙的过程,特别是心理墙虚化现象,对于教育教学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重要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48159.html

上一篇:学习应沉淀,不妥得评判
下一篇:道德年老化,原因很复杂
收藏 IP: 113.13.47.*| 热度|

21 宋玉 侯丹 杨韩 杨正瓴 王平平 尤明庆 彭振华 陈志飞 李世斌 王安良 张晓良 刘炜 程少堂 孙颉 张学文 李毅伟 康建 农绍庄 马德义 郑永军 张俊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