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国庆节@站岗@写诗@看电影

已有 3046 次阅读 2015-10-1 10:17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国庆节@站岗@写诗@看电影

     

  1982年的国庆节,我是如何度过的?

                          A  看电影。

 

  上午,看的是电影《向毛主席汇报》。四十发子弹,四十中;五十发子弹,四十九中。(1960年代)那时候的女民兵枪法,这样好。还有祖孙三代,各显其能的。

日记中还记载了三个兵种——侦查兵、工程兵和装甲兵。“练”是神枪手、神炮手的诀窍。

和写文章一样,出不了好活儿的弊端,最主要是一个懒字——懒得思考、懒得修改。天天不码字,不可能出好文章。天天不摸枪,能有好枪法?

   日记里居然还有这样的句子:“既然你是个战士,那你就不能怕流血牺牲,为人民而死无比光荣。庸人活一万年也无用,伟人活一日人民也称颂”。一个60后古人说过:“历史是伟人创造的”。这个古人没有成为伟人,但他的名言可谓精辟呀!

十月二日,晚上看《小金鹿》。大致是工读学校的胡森,历经磨练、如何改造为好临时工。日记里提到了一个外号(?)敌敌畏的人,听名字就不是好人。这日记记得详略不当:小金鹿是谁?没有记载。

还看了《芦笙恋歌》,是1957年的老片子——扎托和拉娜的爱情故事。这个扎托,和白毛女类似,也是被恶势力逼入了荒山里。二日的日记这么结束:“它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它通过扎托和拉娜的曲折动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只有人民的党和军队,才能让人民逃出苦海”。

三日,看《骆驼祥子》,写了二十多行观后感。

现在看来,祥子被虎妞俘虏,有戏看。祥子和自己的“老丈人”兼老板的冲突,更有戏看。一脸横肉的车厂老板说:“一个臭拉车的,甭来我这招便宜。”这家伙宁愿糟蹋了钱,也不愿意便宜亲闺女(?)和女婿。

实际上呢,我看是虎妞找了便宜,要不是祥子太软,她不得“剩下”?富二代,谁要她?穷小子祥子要是和那个贫困的邻居小福子好起来,未必结果更差,反正无非是凭力气吃饭呗。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真理呀。无论是谁,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白吃饭的事。今天白吃了,明天不使唤你,后天、大后天一定等着你呢。

 

                        B  吃月饼

 

   1982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是同一天,当然有月饼吃啦。

月饼自然是从食堂领取的。食堂和我们居住的06号学员楼只隔一条马路。每次发放稀罕东西,都是各班抽人去食堂里取。比如新疆来的哈密瓜,一个班才分到一个。记得当时我们的YU班长,他负责切瓜,最后一个吃瓜。班长拿起那块有瑕疵的哈密瓜,牢骚满腹地说:这就是劳动者的下场啊。忙活了半天,还得吃最差的瓜!副班长笑嘻嘻地说:班长,要不下次我来切,您先挑?班长对这个笑里藏刀的阴谋篡班夺权的家伙,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赶紧把水果刀收起来说:那可不行!

自从17岁开始吃食堂后,30年间,中午没有食堂可吃的几年时光,让我觉得度日如年。我这样生活能力极差,(或者说事业心强?)的人,没有食堂可吃,那可是要命呀。记得西山脚下有对儿事业心极强的夫妇,就吃了一辈子食堂,一直到退休,都不肯为做饭耽搁宝贵的工作时间。人家是成绩卓著,都成了教授。有一个还是少将军衔;俺呢,连个副“野兽”都没有捞到,惭愧!不过,共同之处酷爱食堂。求同存异,生存和外交之道。

  食堂的伙食,比我太行东麓老家的家常饭好了若干倍。问题的关键是,不用烟熏火燎的,没准做出的所谓的饭还不受欢迎。

   在老家时,对中秋节这个节日,不太在意;我只记得母亲做过粽子,没有记得月饼的时。这,莫非是城乡的差异?反正是,在食堂里学会了吃大米,当然还有烧鸡、发糕什么的。

日记里并没有记载吃月饼的盛况。按照我的推测,应该是每人发了一块,没有任何包装的月饼。(没有再劳驾于班长切。)用哈密瓜的故事,弥补这空白的记录。

 

                               C 站岗

 

国庆节站岗?有什么特殊原因吗?平时,学员是不站岗的。无非是当时的学院警通连老兵复员,新兵还没有下连。我们这些新学员就充当起了哨兵。

二日上午,站了两个小时岗——八到十点,正是人们外出的时辰。还为附近的居民,暂时保管了一个纸包、一瓶子食醋。日记里提到了这瓶醋的主人,一个学做有礼貌孩子的四五岁男孩和他的妈妈。

遗憾的是,关于站岗,没有更多的记载。比如带的什么枪?和谁一起站的。后来的日记里,有记载。这次可是懒了——居然一个字没有提。

这里也补充说明一下。岗哨在郑州市的金水河畔。岗哨设在测绘学院家属院的门口。出入营门的以家属居多。代管醋瓶子之类的事情,时有发生。

                          D 写诗

  写得哪门子诗啊,无非是标题党。写的就是四、六句顺口溜。十四首,当时在阅读《太平天国革命》,就简要地以顺口溜的形式做了笔记。比如:“伐军十月迫保定,咸丰惊恐北京动。调军抗拒守首京城,皇帝成了鸟惊弓。”诸如此类的破句子,居然分了两栏、占了两页日记。

  诗(如果那也算)写得不咋地,就抄呗。那天,在日记本里抄了孟郊的《游子吟》;抄了黄流的歌词《在绿色的波涛下》、刘加良的歌词《枪》;还抄写了杨建民、蔡伟清河徐徐写得歌颂祖国的句子。也占领一页日记。

                        E  感叹

   大地测量是个苦专业。有同学干了三十年,仍然这么说。

   不记得是哪位仁兄说的啦:“本来想上某某大学,结果不幸让测绘学院录取了,学的还是倒霉的大地测量。”虽然这么说,仁兄也没有退学。倒是比低两级的师弟勇敢多了——入学不到一个月放弃了,回家继续复习功课准备应考;这和2011年的某个英语培训班的神人如出一辙。一个女生吧?录取后,不仅没有报到,还向每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同学的“作家”们群发了电子邮件。大意:第一是贬低英语培训班;第二是歌颂她崇尚的“戏剧”专业。树林大了,什么样的鸟鸣,都可以听见。

   我在日记里,当然是花费了二百多字,宣扬了年轻时要不怕吃苦的观点。还写道:“有的人向往坐办公室,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他日日虚度,月月白坐,不为人民出什么力,那他就是条地道的寄生虫。”

  而今,我是月月、日日坐办公室了,(我觉得日记是在讽刺现在的自己)倒怀念起刚毕业那十年的野外生活了。

“年轻时,吃了苦,经历曲折了。回忆往事,就兴奋、自豪,心里踏实,觉得青春没白流。”1982年国庆日的想法,到现在没有变。

“青春没白流”?,虽然没有啥成就,也跋涉了若干山水。如今,留下片段回忆的,就是那段日子。

                       2015-10-01

                    于北京市海淀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924644.html

上一篇:杨元喜院士在2015年第3期《导航定位学报》发表论文
下一篇:参加学术年会 遇科学网朋友
收藏 IP: 124.207.244.*|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