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京德(Jingde Cheng)的博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gdeCheng 相关逻辑,软件工程,知识工程,信息安全性工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博文

如何培育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精选

已有 6088 次阅读 2023-8-23 06:58 |个人分类:逻辑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敬请读者注意] 本人保留本文的全部著作权利。如果哪位读者使用本文所描述内容,请务必如实引用并明白注明本文出处。如果本人发现任何人擅自使用本文任何部分内容而不明白注明出处,恕本人在网上广泛公布侵权者姓名。敬请各位读者注意,谢谢!

 

如何培育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程京德


笔者的文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1] 在微信公众号及科学网博客上发表之后,有朋友和网友来问,“如何培育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本文试图回答此类问题。 

 

何谓“逻辑思维能力”? 

如同笔者文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1]中所定义的,“逻辑思维是一种在思维过程中使用论证或推理的、并且以某些公认的逻辑准则[2]来作为判别思维过程及结果之正确性/合理性的评价标准的抽象思维”;而“抽象思维是一种通过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觉、想象、幻觉、轮廓、图形、图像和文字,在大脑中形成的抽象概念为基础来思维的,通常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概念的思维方式”。那么显然,“逻辑思维能力”就是依据逻辑准则[2]来判别使用论证或推理的抽象思维过程及结果之正确性/合理性的能力。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需要良好的抽象表达及理解能力来保障

因为逻辑思维能力涉及抽象思维过程,所以,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需要良好的抽象表达及理解能力来保障。换言之,抽象思维能力的培育,最基础的一步应该是培育良好的抽象表达及理解能力:对于繁纷复杂的各种事物以及其间之关系,能够抽象出概念并用恰当的文字词汇来表达;对于已经表达为文字的陈述,能够准确地理解抽象概念所表达的事物之本质。用最通俗的大白话说就是:“能够说明白自己想说什么;能够听/看明白别人在说什么”。

如果没有良好的抽象表达及理解能力作为保障,那么正确地准确地运用逻辑准则是不可能的。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从识别各种逻辑谬误开始培育

笔者个人的观点是,培育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始于识别各种逻辑谬误。 

当今,在人类社会(不论国度与地区、民族与文化、专业与领域),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逻辑谬误在政治经济言论、科学技术文献、媒体报道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互联网交流工具的普及以及互联网上交流的随意性,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人类社会以往对修辞和表达的正确性/准确性标准,使得逻辑谬误在人类社会趋于泛滥。 

笔者在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有关逻辑谬误及其实例的科普文章[3-7]。认真阅读这些科普文章并且清晰理解文章中对逻辑谬误的定义和举例,应该可以培育最基本的逻辑谬误识别能力。

应该说,如果一个人能够识别出各种逻辑谬误并且自己不犯或很少犯逻辑谬误,那么就可以认为该人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通过基础逻辑学课程训练来提高

但是,仅从各种逻辑谬误实例得出的感性认知当然不足以被认为是具备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人类社会中具有最基本文化程度(比如,大学生们)的人群来说,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需要通过基础逻辑学课程训练来提高。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多数大学将“逻辑学”课程列为通识课程的原因。

由于逻辑学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8],正规地学习逻辑学时,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历史原因,各种各样的逻辑学教材实在是太多了,其中的不少在笔者看来都是误人子弟的。笔者在参考文献中列举了一些笔者个人认为比较好的、也是笔者常年讲授逻辑学课程时用的普通逻辑学教材[9-14]。 

对于哲学(包括科学哲学)、法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专业的学生们来说,仅仅接受普通逻辑学课程训练是完全不够的,至少最基本的数理逻辑课程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8,15]。 

 

参考文献

[1] 程京德,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2023年8月20日。 

[2] 程京德, “逻辑学是什么?” 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2023年1月25日。

[3] 程京德, “相关性逻辑谬误及其实例”,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2023年2月18日。

[4] 程京德, “弱/有缺陷归纳逻辑谬误及其实例”,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2023年2月27日。

[5] 程京德, “预先假设/循环推理的逻辑谬误及其实例”,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2023年3月14日。

[6] 程京德, “歧义性逻辑谬误及其实例”,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2023年4月2日。

[7] 程京德, “非法转换性逻辑谬误及其实例”,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2023年4月3日。

[8] 程京德, “逻辑学之重要性(及对其在中国被轻视之原因初探)”,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2023年1月27日。

[9] I. M. Copi and C. Cohen, “Introduction to Logic,” 1953, 1961 (I. M. Copi), 1968, 1972,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2005, 2008 (I. M. Copi and C. Cohen), Routledge, 2011 (with K. D. McMahon) (14th Edition), 2019 (with V. Rodych) (15th Edition). 

[10] P. J. Hurley,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Logic,” Wadsworth, 1982, 1985, 1988, 1991, 1993, 1997, 1999, 2003, 2005, 2008, 2012, 2014, 2016 (with L. Watson) (13th Edition). 

[11] D. Kelley, “The Art of Reasoning: An Introduction to Logic and Critical Thinking,” W. W. Norton & Company, 1988, 1990, 1994, 1998, 2014 (4th Edition). 

[12] C. S. Layman, “The Power of Logic,” Mayfield, 1999, 2002, McGraw-Hill, 2005 (3rd Edition). 

[13] R. M. Johnson, “A Logic Book: Fundamentals of Reasoning,” Wadsworth, 1986, 1991, 1999, 2002, 2007 (5th Edition). 

[14] J. N. Nolt, D. Rohatyn, and A. Varzi, “Schaum’s Outline of Theory and Problems of Logic,” McGraw-Hill, 1988, 1998 (2nd Edition). 

[15] 程京德, “不开设数理逻辑课程的计算机系是否是世界一流的?” 科学网博客,2023年1月28日。

 


微信公众号“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71919-1399958.html

上一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
下一篇:ChatGPT“智能”测试:试让ChatGPT创造新概念
收藏 IP: 111.216.90.*| 热度|

8 许培扬 张俊鹏 冯兆东 崔锦华 籍利平 王安良 鲍海飞 guest518912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