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解铃还须系铃人 精选

已有 3241 次阅读 2007-9-23 09:04 |个人分类:中国发展问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解铃还须系铃人(本文载《科学时报》9月19日第三版,编辑略做了文字处理)

 

博士,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政策模拟研究中心主任

 

最近看到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博士的文章——《用经济政策解决环保问题》,我感到很是兴奋,文章意味着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重大进步。

长期以来,我们的环境保护是以行政控制为主,经济政策为辅。在计划经济时代,这无疑是正确的。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以后,特别是资本所有制多样化以后,企业的资本的资本主义性质得到了发挥,为了追求企业的最大利润,出现了剥夺劳工、制造劣质产品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行为。由于我们过去的企业,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国家为了保护国有和劳动者集体所有资本,对企业的劳动雇用行为、质量行为和环境行为管理的比较松弛,国家的计划经济行为也能调控这些行为,例如国家固定了各级工资保证劳动者收益,国家可以下令关闭有污染的生产线,而企业管理人员不是企业所有者,他们不会为企业利润铤而走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企业的经济活力增加了,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基本合一,这样他们就会为企业利润不顾法律或者钻法律的空子表现出“十倍的疯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管理这些具有私人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解铃还须系铃人,事情很简单:既然你们追求利润,国家就扣住你们的命脉——利润。这就需要用经济政策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和环保问题。陷于篇幅,本文就谈环保。

在潘岳博士的文章中,他提出了七个范畴的保护环境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对于环境保护的公共经济政策制定,我认为有几个基本问题要解决:

l  政策的利益主体是是谁?政策利益目标是什么?

l  什么是约束政策制定是需要保护的公共利益的水平结构?

l  政策可能对中国整个经济增长的冲击怎样?

l  政策可能对中国经济部门的冲击怎样?

l  政策可能对中国社会分配特别是对贫困人口的影响如何?

l  政策对可持续性的影响,这里的可持续性包括对环境利用资源消费的长期影响和循环经济的刺激等。

l  什么是环境控制的社会最经济方式?

l  确保得到期望的政策目标的核算、手段和技术是什么?

回答了这些基本问题,我们的经济政策就可能解下环境污染这个噪声之铃。

但是这些基本问题只能解决原则。政策作为一种大型计划,必须具体。政策有普适性一面,也有特殊性一面。合适的政策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制度的函数,也与负责的过程有关。诸葛亮治国,强调“不审时则宽裕皆误”,审时度势这是一个政策制定的技术一种。审时度势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需要科学分析。在国际上,对环境政策的模拟分析是一种政策制定的主流。在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一种传统,以为政策就是靠经验、靠人的顿悟得到的,这种诸葛亮摇羽毛扇时代的政策制定方法早在马歇尔把数学分析引入经济学是就过时了。到了20世纪后期,计算机作为一种文化兴起,依靠计算机开展政策模拟,分析复杂政策环境,制定作为大型计划的政策,是发达国家的基本手段。例如美国抵制《京都议定书》的环境政策,就是它开展政策模拟的结果。我们不审时度势,片面的追随美国的全球环境政策,必然是“不审时则宽裕皆无”。最近我们开展的模拟显示,中国适当地采用碳税,有利于技术进步也有利于气候保护。更一般地,由于存在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耗尽和环境破坏,环境税不仅应该收取,而且应该以某种形式增长。又如环境专利政策,也需要一个恰当的专利宽度和长度。总之,政策的制定,是可以靠科学分析完成的。我想我国要制定出合适的环境经济政策,一定有技术思想的变革。如果靠“头脑风暴法”搞环境的经济政策,就怕与潘岳局长的愿望南辕北辙。

然而科学要支撑国家制定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科学工作者首先转变思想。在我国的政策研究中,可以发现更多的猜想和臆断,习惯采用指令性的规划方式来制定政策。2007年我们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课题,名为《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水管理问题:政策与管治模式》,否定我们的一个评语是这样写的:“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主要采用经济学方法,对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明显考虑不够,缺乏多学科的交叉,影响了项目的创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成果对生产的指导意义。”我丝毫不质疑这个评价人的公正性。问题在于,对于水这样的既是资源也是环境的东西,对它管理政策与管治模式我国学者习惯于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不承认经济学分析是主要方法。政策的目标也是“对生产的指导意义”,急功近利,而不是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公共利益的保护。这种背离经济学分析的政策研究,是不可能得到科学的经济政策的。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环保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公众参与。例如美国在制定气候保护政策时,众多的科学家开展由政府、半官方组织和民间机构提供资助开展研究,政府“择优录取”,而不是采用“保护国家机密”方式的指令性研究。这样可以避免独家研究可能发生的科学错误导致的风险,同时也避免了政府对研究结论的直接发展。政策形成,集思广益,这是市场经济的特点。

总之,用经济政策解决环保问题,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一种重要内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11-7692.html

上一篇:不仅是河南大学的悲哀
下一篇:中秋节为母亲写传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