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为什么说喜马拉雅山脉是在近50万年内隆起的

已有 6578 次阅读 2012-2-7 14:11 |个人分类:在历史中思考|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国, 喜马拉雅, 地貌格局

山脉与中国地貌格局

 

我在博文《华夏人来自非洲”之情何以堪》提到一句“5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还没有隆起呢?”“50万年前北京猿人(直立人)也可以走入非洲,走入欧洲,走几个来回都可以”,只要是讽刺那些坚持中国人是北京猿人后裔的。一些学者由于分不清山地与山脉,批评我说喜马拉雅山早就隆起,甚至有学者把海洋成陆的过程就理解为山脉形成。北京大学假博士乘机说我不懂地理。我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山脉形成的意义。说一说虽然喜马拉雅海在约5000万年前关闭,喜马拉雅山地大约在360万年前形成山地,为什么说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山脉只能说在最近的50万年以来才形成,普及一下地貌学。

1 什么叫山脉?

首先说一下概念。中国地理学标准名词对山脉是这样定义的:沿一定方向呈脉状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岭。百度百科补充说: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而称之为山脉。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中的内营力作用,有明显的褶皱,从而区别于山地,而山地则是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褶皱现象不明显。构成山脉主体的山岭称为主脉,从主脉延伸出去的山岭称为支脉。这是中国地貌学家的共识。

Elsevier 地理学词典是这样定义山脉的:A row or series of ridges and mountain massifs that stretch in one direction, forming a connected system. 由此可见山脉有下列特点:1.他是一个系列而不是单一的山体;2 山脉具有主脉。

 

2 为什么说喜马拉雅山脉是在近50万年内隆起的

喜马拉雅地区,是在古地中海的喜马拉雅海基础上形成的,据李吉均,方小敏先生研究,青藏地块是在3.6Ma后整体隆起的,作为青藏地块与印度板块的缝合线雅鲁藏布江西侧的喜马拉雅陆块成为山地应该晚于3.6MaKutzbach的研究认为2.6Ma时青藏高原约为2000米。这个2000米的山地可以称为喜马拉雅山地,但绝对不可能形成现代高达8000m的主脉。李吉均先生进一步论证青藏地块总体隆起是在0.8~0.6Ma,“黄河和长江都是在这次运动之后才从高原上奔流而下形成泱泱大川的.”其中0.7Ma70万年前藏北的昆仑山还形成张性拉上盆地,这样喜马拉雅山北边的主脉不可能形成,当时可能有山脉,但不是会障碍猿人与外界交流的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70万年 昆黄运动高潮期以来,喜马拉雅地区发生大规模的左旋走滑运动,累计东西方向走滑达30 km ,垂直断距逾千米,换言之“沿一定方向呈脉状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岭”只可能在70万年以后的阶段完成,可以确认的是70万年前存在喜马拉雅山地,不存在这个现代方向意义上的山脉,而喜马拉雅山地存在大量湖泊,这就障碍了主脉的形成,只有这种湖泊隆起后,才能认为是山脉隆起。请注意70万年后的昆黄运动导致的是东西方向滑动,是左旋走滑运动,不是褶皱,因此褶皱隆起运动更晚。崔之久先生认为青藏高原在最近10万年隆起了1000-1500m,这个隆起完成后,青藏高原山脉实际上才定型。把10万年与70万年插值,中间值为40万年,所以我们取50万年以后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主脉形成的时期。

 

3.什么是地貌格局

地貌格局就是区域内主要山体、隆起、水汽通道、流域和水系的分布和海拔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的地貌格局,西北地区大约在270万年左右初步形成,西南地区的最后形成大约在50万年左右形成,四川、云贵地区应该早一些,本来可以用金沙江的袭夺为标志,但是现在对袭夺有争议,不能最后确定。东部地区,如果不算黄河三角洲,内蒙-东部的西拉木伦-辽河流域的沙漠化、黄土、水系分布,不应该早于50万年,甚至更新,因为大青沟作为老地貌残留还存在,大兴安岭主脉至今没有被切穿。含苏北平原的长江三角洲(古长江三角洲)定型不会早于20万年,因为苏北20万年前尚有大型沉积盆地。许世远等认为长江三角洲是在更新世晚期发展起来的,所以现代意义的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应该是最近10万年左右的。当然东南沿海山脉、台湾玉山有更早的发育史,东海大陆架也较早形成。但是它们与喜马拉雅运动无关。所以所谓3000万年前形成中国现代地貌格局是一种错误认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11-535065.html

上一篇:警惕否定二氧化碳升温的伪科学行为
下一篇:休博说明:不是停,而是休息
收藏 IP: 210.73.4.*| 热度|

9 刘庆丰 吕喆 迟菲 吕洪波 苏德辰 曹建军 孙林 wwsoul 宋敦江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