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医生自拍事件背后的科技与人性 精选

已有 7022 次阅读 2014-12-29 09:25 |个人分类:社会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技, 医生, 人性, 自拍

吕乃基

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医生自拍事件,虽然尚有余波,不过舆情已有所均衡。本文不论各方是非,只是试图探析其间科技的影响,人性的弱点,以及社会的裂痕。

按时间顺序,首当其冲的无疑是手机的自拍功能。奥运主席在青奥会上就号召自拍。要是没有这一功能呢?技术伦理对技术的一项指控或质疑是,做得出来,就一定要做吗?这一指控可以同样用到消费者身上:有这项功能,就一定要用吗?前一项指控可以把矛头指向技术的开发者,而后一项则只能落到广大消费者头上。商品的多功能在于供消费者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消费者拥有科技双刃剑最后一道把关的权力。

接下来的上传可以问同样的问题,但不止于此。自己的、小范围的事情一定要让众人皆知吗?不仅是空间范围扩大,而且一旦立此存照,几乎就是永垂不朽。不是说有要学会遗忘吗?想到此时,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博主又在网上晒了不该晒的东东?这年头,一方面担心大数据会偷窥个人隐私,另一方面大家伙又争先恐后在网上吐露心声。说不定接下来就是,某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然,隐私多半是不想示人的小秘密,甚至带有些许负面色彩;而广而告之者大致为正能量,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者,如芙蓉姐姐,如郭美美。

科技的每一项发展或多或少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选项,也就是更大的自由,然而人类似乎并没有准备好如何享用新的自由。这就是所谓“文化滞后论”,正如比尔盖茨所言,技术是从来不会等待人们准备好之后才拿出来。想想也是,还没拿出来,却又如何准备?

此处所折射的既有科技的影响,也有人性的弱点。

网上所见到的只是一张照片,没有前因后果,没有动机,没有病人一毛钱关系,一句话,没有所谓“语境”。科技没法把这幅照片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一一传递给他人,这就是科技的“原罪”,在此意义上,科技或许永远没法克做到这一点,接下来的事情在于人。

果然,民间口诛笔伐,官方予以处分。社会的裂痕在这里清晰可见。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解读”这张“无缘无故”,被从丰富的语境中抽象、剥离出来,“横空出世”的照片。人性,如果可以从不同角度解释同一件事,似乎更倾向于从恶的维度入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倒有点像周围偏离平衡位置的各种涨落,其结果往往是事态因此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譬如堵车,然后就是迟到;很少有发生意外,结果倒捷足先登。在这一案例中,先是医患矛盾一再发生,社会对医护人员已经存有偏见。都知道,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然而这世界上又有谁没有一丝一毫偏见?偏见者不假思索,一盆脏水先泼过去,立即激起民愤。可见,正能量,不仅在于怎么做,而且在于怎么想。这里又是网络的力量,把偏见放大再放大。互联网的“短平快”在这一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浅尝辄止,然后迅速表态。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时过境迁,生怕由此被在弯道疾驶而去的高铁摔下。

官方就是这样。在舆论一边倒的压力下,跪倒在偏向一方的情绪脚下,在未必合适的时机做出了未必适宜的处理。

 

科技将继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在享用科技成果之时,不忘科技的原罪。

正确判断语境,做出相应的选择。

对他人的选择持宽容开放的立场,想想房龙,再加上古人云:三思而后行。

在中国,具有某种仲裁者身份的官方,有必要在上述“修行”中修到更高境界。

 

这就是医生自拍事件的几点启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854668.html

上一篇:桌面
下一篇:为上海踩踏事故遇难者祈福
收藏 IP: 49.77.218.*| 热度|

32 蒋永华 陆泽橼 吕喆 李泳 吴国林 赵美娣 文克玲 赵斌 徐晓 孟津 王春艳 武夷山 张能立 赵保明 李亚平 马磊 王勇 陈楷翰 鲍海飞 逄焕东 冯喆 李伟钢 陈志勇 梁进 肖陆江 胡业生 王桂颖 马雷 阎建民 peosim cloudyou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