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近现代英法德三国科研传统

已有 5019 次阅读 2009-11-1 09:59 |个人分类:科技史|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国, 近现代, 英法德, 科研传统

吕乃基

日前所发的进化思潮中的退化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一文,老师的评论涉及科研的结果和过程之分,前者需得到全世界学术同行的公认,其要义是实验观察的证实,以及逻辑无误,或者说,成果是“非嵌入编码知识”(请见:非嵌入编码知识的特征什么是非嵌入编码知识)。但是,研究的过程一定是嵌入的,嵌入于各国的研究传统,乃至显示出个人的特色,这种情况在189世纪有较为明显的表现,那就是,英国的经验传统,法国的数学喜好,以及德国的哲学情结。

按照库恩的研究,19世纪有多位科学家几乎在同时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而他们的路径则各有千秋。英国的经验传统可以追溯至两个著名的培根。英国科学家焦耳则沿着经验的路线步步走来,水到渠成。德国人迈尔走的是观念领先的路径,居高临下,“推出”定律。因缺乏证据,一度被杂志社退稿。在丹皮尔看来,世界各国,可能只有德国人,即使在开药方时也意识到与宇宙图景有关。当英国人瓦特在实际上“做出”热机,法国人则遵循笛卡尔思维如数学般明晰的传统,卡诺由数学得出卡诺循环。如此等等。还可以研究诸如俄罗斯的研究传统,还有美国、日本、以色列,印度……,当然,还有中国。

古代中国的研究传统显而易见,从研究路径到概念系统,无不浸润了特定传统的影响,已经有大量研究成果涉及这一领域。我感兴趣的是,在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之后,特别在19世纪的230年代,以及1949年后,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路径是否,以及怎样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样的特色是否有助于得出成果,以及是否会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也就是研究传统与研究领域之间,与研究领域特定的发展阶段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等等,这些方面还没有看到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关于研究过程的嵌入性,科学哲学的最新研究如实验室研究等有很细致的分析,可惜在中国,几乎此路不通。请见“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266643.html

上一篇:艺术与科学的“姻缘”——谈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近代科学兴起的关系
下一篇:为墙角下的嫩芽预留的发展空间——2001年的预测和建言
收藏 IP: .*| 热度|

7 王铮 马雷 罗帆 吴飞鹏 杨秀海 苗元华 mqh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