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之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rer009 西藏农牧学院

博文

鸡腿菇栽培技术

已有 5915 次阅读 2009-2-27 13:42 |个人分类:农业技术|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栽培, 鸡腿菇

鸡腿菇栽培技术


    鸡腿菇也叫鸡腿蘑(Coprinus comatus),又叫毛头鬼伞,在分类上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是世界性分布的一种食药兼用性菌,其形状类似鸡腿,肉质肉味似鸡丝而得名,成为人工栽培中的新品种。鸡腿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单生菌丝无色透明,我们看到的许多绒毛状菌丝组成菌丝体,它是黑木耳分解和摄取养分的营养器官,子实体是上部像鸡腿一样的人们食用的部分,也是鸡腿的繁殖器官,鸡腿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初期圆柱状,紧贴菌柄,后期菌盖边缘逐渐脱离菌柄,呈钟形,最后完全开伞,菌盖白色,初期光滑,后期表皮开裂形成鳞片,初期为白色,后渐变为淡锈色,成熟时鳞片上翘翻卷,菌肉白色,菌柄白色,粗壮中空或中松,孢子为黑色,一般菇体开伞后变为黑色,为孢子颜色。

    鸡腿菇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据分析测定,每100克鸡腿菇干品中,含蛋白质25.4克,脂肪3.3克,总糖58.8克(其中碳水化合物51.5克),纤维7.3克,灰分12.5克,热能值346千卡。鸡腿菇含有20种氨基酸,总量17.2%,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全都具备,每100克干菇中还含钾1661.93毫克,钠34.01毫克,钙106.70毫克,镁191.47毫克,磷634.14毫克,寻常量元素和铁、铜、锰、锌、钼、钴等微量元素,其性平味甘滑,具有清神益智、清心安神,益脾胃,助消化,增加食欲等功能。鸡腿菇提取物含有抗癌活性物质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份,长期食用对降低血糖有较好疗效,尤其对治疗痔疮效果明显。
鸡腿菇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身,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特性,且色、香、味、形具佳,菇体洁白,炒、炖、煲汤久煮不烂,口感滑嫩,清香味美,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国内市场销售正在逐渐扩大,市场呈旺销态势,鲜品每公斤售价在4--10元左右,是一种很具开发潜力的新菇种。
     鸡腿菇生产的发展前景
    我省是农业大省,植物资源丰富,每年都有大量林农资源的下脚料由于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而白白浪费掉,在林区,大量采伐林木后,产生的枝叶,锯木屑以及不够成品材的枝桠等都可经过粗加工为生产鸡腿菇所利用。在农场农村,农作物的秸杆大量剩余,玉米芯、豆秸、米糠等除一部分能够被利用外,其余部分由于时间过长,不能被利用而变霉腐烂造成其大量浪费,如果发展鸡腿菇等食用菌生产,不仅使原材料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响应了国家号召,起到环保作用,再者发展该行业。能够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不仅解决了劳动就业而且还解决了国家和社会负担,同时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得以适当调节,这不仅有利于生活,而且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因此说发展鸡腿菇等食用菌类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
鸡腿菇生长发育条件
    1、温度
    鸡腿蘑是一种中温偏高性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5℃,最适温度为24--25℃,35℃以上菌丝停止生长,40℃时菌丝变枯死亡。子实体的形成需温差刺激,子实体分化温度为10--20℃,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以12--18℃为最适,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子实体发育慢个头大,温度高时生长快,20℃以上菌柄易伸长容易开伞,所以人工栽培时应使温度控制在15--18℃之间为最好。
    2、营养
    在栽培时,所选原料要因地制宜。如枯枝腐叶、枯草、稻草、麦秸、玉米芯等木质素含量较低的材料,同时添加富含氮的麸皮,米糠即可满足其对营养要求。
    3、水分湿度
    根据栽培方式,其含水量控制也不尽相同袋栽时要求含水量较低,而床栽时含水量要高一些,一般情况下,鸡腿蘑含水量以60--70%为宜,发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低于60%菌盖表面鳞片反卷,湿度超过95%以上时,菌盖易得斑点病。
    4、空气
    鸡腿菇也是好氧性真菌,充足的新鲜空气是菌丝迅速生长,子实体正常发育的必备条件,因此,无论在养菌过程中还是出菇过程中都要经常通风换气,使氧气充足,满足菌丝,子实体对氧气的需求,同时排除生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氨气等)。
    5、光线
    菌丝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线,但子实体形成时需要一定程度的散射光,大约500--1000勒克斯的光照便可达到其要求。
    6、PH(酸碱度)
    鸡腿菇生长同样需要适宜的PH,而且随着其生长,培养料内的酸碱度会降低,因此拌料时其PH值最好让其稍高一点才能有利于其生长,一般情况下调整其PH值在7--7.5为好。
    7、覆土
    鸡腿菇是覆土结实菇类,既使菌丝长好,达到生理成熟,如果不进行覆土,就不会形成子实体,一般情况下多选含殖质多的土壤加上颗粒物混匀最好。
在详细掌握鸡腿菇生长所要求的生态环境条件,才能更好地保证人工栽培获得成功,才能保证产出优质高产的菇品。
鸡腿菇栽培技术
    一、栽培方式
鸡腿菇的栽培料处理有多种方法,可以用生料、熟料、半熟料、发酵料等多种方式栽培,其中发酵料为较好,因为其易操作,成本低,栽培时可在室内栽培,也可在室外栽培,可以袋栽、箱栽、床栽或者畦栽培。

    二、生产季节的选择
鸡腿菇属中温型菌株,根据其各阶段温度要求,出菇季节最好安排在8月中下旬到10月下旬或春季的4月份到6月上旬。在这样的时候,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能够达到预定要求。那么制种则要根据该时间向前推定。各地栽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栽培。

    三、种子的选择
    根据生产目的选择适宜的品种,如鲜销或罐制或盐渍,或颜色选择都有所区分,否则会影响经济效益。而且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培养基进行制种,一般情况下,原种、栽培种在麦粒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菌丝旺盛有利于定植生长。

    四、栽培材料及其配比
    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原料来源选择原料配比根据各种原料,下面列举几例配方供生产者参考:
    配方一:
    菌糠(干)80%    稻草(碎)17%     石膏1%    石灰1.5%  过磷酸钙0.5%  含水量为60%  PH值为8
    配方二:
    玉米芯(粉碎)96%  尿素1%  石膏1%  石灰2%
含水量为60%
    配方三:
    稻草40公斤  玉米秸40公斤(或者任选其一)
畜粪20公斤  尿素1公斤  磷肥2公斤  石灰3公斤
水60%
    配方四:
    菌糠60%  秸杆20%  畜粪27%  尿素1% 石灰2%
    配方五:
    稻草60%  麦麸25%  玉米面8%  复合肥5%  
糖1%  石灰粉1%

    五、原材料选择及注意事项:
    玉米芯:用直径1--1.5cm的筛子筛选,要求玉米芯直径在1厘米占50%。
    稻草:铡成10--15厘米长。
    玉米秸:铡成2--3厘米长。
    作物秸杆,菌丝不易生长,因此要进行预处理,在堆积发酵前两天用石灰水2%浸泡18小时,后捞出去多余水分或在堆发前二天,把秸杆堆放在水泥地面上,喷浇2%白灰水,边浇边拌,分3--4次把石灰水加进去,料水比为1.6--1.8,使用前再翻揭一次,要求秸杆含水均匀。
    畜禽粪:一定事先晒干,打碎后再用,最好在发料前将畜禽粪粉碎晒干的干粪准备好,对于鲜粪先堆起来,浇点热水,盖上塑料布发一发,再晾干容易粉碎。
    磷肥:指的是过磷酸钙,没有可不用,如加磷酸二铵时,尿素用量减半,没有麦麸可用玉米粉,用玉米粉时,因玉米粉面细料发粘,可按麦麸量减少20%。
菌糠:没有污染杂菌的菌糠(菌块内部呈浅黄色有蘑菇香味)晒干粉碎就可用。污染杂菌的菌糠,按100公斤料加50公斤水(内加1公斤多菌灵和1公斤食盐)的比率,喷到菌糠上,盖好塑料布闷24--48小时,菌糠一定要加作物秸杆以改善其通气性。

    六、发酵料栽培
    建堆发酵,将预先浸泡或加水闷堆的作物秸杆准备好,同时把晒干、粉碎过的畜禽粪粉碎运到发酵场地,按照一层草一层粪,草层一般为20厘米厚,粪层为2--3厘米厚,其它辅料一般溶于水后分层浇于料堆上,这样几层堆制,发酵堆建完,堆好后用直径10厘米棍扎通气孔,孔间隔30厘米,两边也扎通气孔,孔眼呈品字形。堆内的料水比一般维持在1:1.5便可,石灰用量在2%左右。建完堆后,若外界温度太低,可适当加塑料布让其温度上升。
    当堆内40厘米深处料温达到55℃以上时,开始记时经12小时后,将堆彻底翻捣一次,发现水少可适当补白灰水。然后重新建堆,当温度又达到55℃以上,不超过60℃时,过10--12小时就可以散堆,若发现有氨味时可倒堆后,再堆起来到55℃以上时过10--12小时再散堆降温,料温超过60℃时可拿去覆盖物或扒堆降温。这样经过几次翻堆,各种料配制合理,水分含量合适便可散堆,装料生产,一般情况下,发酵料发好的标准为:料的颜色比原料深呈深褐色,没有酸味,臭味,氨味,作物秸杆变软一拉可断,料含水量适宜,手推成团,手松则散,PH值在7--8之间为宜。
    夏季发料或发酵栽培场地种过或正在栽培其它食用菌时,为避免菇蝇等危害,第二次翻料时按常规法喷0.1%敌杀死,或者其它杀虫剂,盖好塑料布闷12小时。
    栽培时可用直接地栽法,也可用袋栽法。
    1、直接地栽法
选址建地:选择背风向阳土质排水良好的挖地栽池,池深20--25厘米,池宽为1米,两边挖排、送水沟、深35厘米,宽40厘米,投料前一天喷洒2%石灰水,或撒石灰。
    投料接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降温到20℃以下,在池内先铺一层厚约5--6厘米的料,用木板稍拍平后撒一层菌种,然后再铺料,再放菌种,一般是三层料四层菌种,整个菌料层厚度为16--18厘米,每平方米用菌种量为2--6袋,最上面一层菌种要与料紧密相接,接种后用木板稍加压实料面,再用直径手指粗的木棍(前头削成尖状)均匀地扎10个左右的通气孔(扎到地面)菌种表面铺上1厘米粗土粒(土粒直径0.8--1.2厘米),事先用白灰水预湿,搭棚保温、保湿,接种后在地栽池上扣个塑料小棚,小棚高度,从棚中间最高处到料面有40--50厘米高,用我省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栽培料向不要同地面持平,更不高出地面,最好距地面差5--10厘米,有利防风保湿,保湿。塑料棚上再盖草帘子,防阳光直射,小棚内温度过高,养菌期间小棚内保持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左右,土粒表面过干时,可稍喷点白灰水,但一定不要让水流入料里,也可以向地栽池两边的水沟里放水,通过土壤渗透保持棚内相对湿度,为保持棚内温度,又避免阳光直射,地栽池挖成南北走向,上午草苫子向东垂直照射阳光,下午向西。鸡腿蘑菌丝生长需要有充分的新鲜空气,接种10天后可在太阳落山时,打开小棚两头通风一次半小时,发后每隔1--2天通风一次,大约20天左右菌丝就可以长到底,当菌丝进入料2/3时,大约在接种后12--15天,再覆一层土,土粒稍细也是白灰水预湿,整个覆土层厚度以3--5厘米为好,保条件好的薄些,反之,则要厚些。
    出菇管理:一般覆土后20天左右就可以出菇,虽然在8--30度范围内都能出菇,但以12--18度之间出菇为好,温度低,子实体生长慢,但菌盖大而厚,菌柄短结实,鲜菇便于贮存。两次性覆土就从最后一次覆土算起,在覆土后5--6天开始,注意降低棚内温度,保持17--25度为好。降温办法有:全盖草帘子,地栽池两边内灌水,夜间温度降到20度以下时,掀开小棚两头,通风换气,棚内空气湿度要保持在85--90%,地栽时土壤水分向外蒸发比较容易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下时应浇水提湿。
    认真调制覆土,鸡腿蘑有个很大特点是不管菌丝长的多么好,没有土壤便不能出菇,覆土是鸡腿蘑栽培的一个很重要环节。要选择地表10厘米以下的土壤,其次将取来的土壤晒干打碎,使直径在1厘米左右的土粒占一半,分别用1%的石灰水和0.1%的多菌灵处理土壤。
    适时采收:鸡腿菇子实体成熟的速度快,必须在菇蕾期,菌环刚刚松动,钟形菌盖上出现卷毛状鳞片时采收,当菌环松动或脱后采收,鸡腿菇体很容易发生褐变,菌褶甚至会自溶,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因此要及时采收。
    2、袋栽法
    一般选择25×55厘米的塑料筒袋。
    装料时,先在扎好的一头放一些菌种(约1厘米厚),再放发好的发酵料,即层料层菌可以三层料四层菌,可适当调节,为促进菌丝萌发,接完菌后,可在菌种处用针扎些小孔。
    发菌时,袋内初期温度不应该超过20度,菌丝萌发吃料后,袋内温度不超过22度的原则,采取码堆或者井字型堆积发菌,菌丝入料2厘米后要稍稍松开袋嘴,并在菌丝后用铁丝扎孔透气,一般经过20天左右便长满菌袋。
    出菇时,把袋从中间切开,一分为二,然后将断面朝上,摆于池间或棚内,袋间填发酵料然后覆土按正常标准进行,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管理便出菇。
采收标准同上。
    七、熟料袋栽法
    熟料栽培鸡腿菇时,一般用17厘米×33厘米×0.004厘米的塑料袋进行栽培,先期处理同样按照常规拌料,灭菌,接种22--25℃温度下,培养30--40天左右,便可长满袋,然后进行出菇管理。
鸡腿蘑加工技术
鸡腿蘑贮藏期短,如不及时销售加工会很快变褐失去价值。所以鸡腿菇除鲜销外,便是用来加工贮藏,下面简单介绍两种鸡腿菇加工技术。
    一、鸡腿菇罐头加工
    首先把采收回来的鲜鸡腿运往加工厂进行分级分类。
然后按分类级别进行护色,以防菇体变色,按照所分等级进行预煮,煮后用清水冷却,并漂洗干净,鸡腿菇经上述处理后,迅速进行装罐,要求固形物含量占净重的55%以上,排列整齐,汤汁的配制则根据不同风味和口味进行配制,装入汤汁后,采用真空封罐,之后进行灭菌,以利保存贮藏,最后检验包装入库。
    二、加工鸡腿菇干片
将适时采收的鸡腿菇竖着切成两半,太大者可切成3--4片厚度要一致,切后要及时摆在筛网上,稍风干1小时后,进入烘干机里烘干,开始温度是35度保持2--3小时,再升到40度保持1--2小时,50度烘1--2小时,55度烘1小时,鸡腿蘑干片相碰有响声时取出装入密封塑料袋保存。


                                                              高士刚   关法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561-217489.html

上一篇:金针菇栽培技术
下一篇:我的农业科研心路感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