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uman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博文

高校扩招、本科评估与就业难

已有 3055 次阅读 2009-12-10 10:41 |个人分类:高等教育|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就业, 扩招, 本科评估

中国的发展方式常常和“跨越式”联系在一起。1999年后连续数年的扩招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跨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从而在规模上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扩招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当时的通货紧缩,当时以扩招来拉动内需,不失为一个妙招,同时,又可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人才,可谓一箭双雕。然而,也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从而引发了两个最牵动国人心弦的事件: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和大学生就业难。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高校扩招有着前因后果的联系(还有高校债务问题也与扩招脱不了干系)。扩招速度过快,而且又集中中本科教育,大多数高校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物质准备,如师资和校舍、设备,一时间对大学教学质量滑波的批评铺天盖地。怎么办呢,教育部推出“果断”举措,试图以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来要求、检查和规范高校的本科教育。这种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的行政化、指标化的评估(我们的领导可真单纯呀)肯定与高校版主办学、个性化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由此还引发了道德危机:为了评估优秀,弄虚作假的现象比较普遍。政策是在特定环境下运行的,这些环境因素如以往政策、文化、经济、大学本质等,政策与环境必然相互作用,我们好象经常对政策运行逻辑考虑不足,对问题的本质认识不清。其实,高等教育发展瓶颈在于高校高度的行政公管理体制,未来的改革需要解决“土壤”问题,质量保障机制应该有,但有从根上做。
 
高校扩招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经常见诸媒体。就业难反映了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的矛盾。但将大学生就业难归于大学生扩招带来的人才问题增加是不对的。道理很简单,大学扩招既不会增加就业人口,也不会减少就业人口,只是推迟了一部分就业人口的时间。因此大学生就业难应该是结构矛盾的折射。
 
在一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变动方向就应该是一致的,二者互为因果。从中国专业人才供给和人才职业发展的现状看,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其自身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前些年的扩招,大部分指标都放在了普遍高等教育上,同时为了扩招的需要,又将一批本来应该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型的院专科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这种策略性失误,直接导致高级技工的短缺。职业高端人才不能满足需要,普通院校部分毕业生“民工化”,人力资本回报率低。当然,在扩展前就已存在职业教育发展不足的问题,如果扩招注意到这一事实,至少可以改善。
 
当然,高等教育不是也不应该一味适应社会需求,而是将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置于首要。这里有一个处理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或职业教育的关系问题。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完整情感的人才的高层文明教育和完备人性教育,旨在给学生灌输关于好公民的态度和理解。通识教育让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和一般性知识。因此无论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并贯通于大学的教育体系中,然而再导入一定的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应该说,在我国无论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是弱项。
 
 
 
读陈宪《高校扩招.人才结构与职业教育》经济学茶座2008.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137-277550.html

上一篇:刘汉民:威廉姆森学术研究的三个阶段和三大贡献
下一篇:屁事定律
收藏 IP: .*| 热度|

1 吕喆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