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bing1877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bing187717

博文

光阴里的安全文化(27)—走进《周易》

已有 4806 次阅读 2016-7-3 19:4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tyle, center, 周易

走进《周易》

——觅安全思想之“防患于未然”源头

/王秉

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设教之书”的《周易》,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自然、社会与人生轨迹的智慧,其部分卦爻辞中充满了危机意识和变易思想,蕴藏着丰富的安全思维与方法,非常值得安全工作者去深究。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去努力挖掘《周易》中的中国古代安全思想吧。

在本书第1章(详见1.2.1)阐释“安全”的含义时,提及在中国古代,对于“安全”一词的释义,最早出于《周易》里面的《易传》中的“无危则安,无损则全”这句古语,被认为是先贤对“安全”含义的最早、最为经典的概括与阐释。此外,近年来学界、政界与企业界也多有对《易传》中安全思维与方法的散论,据本书作者所知,目前在该方面研究较为深入的中国学者之一是华北科技学院的郭丽娟博士,她深入研究《周易》中的安全伦理与《周易·节卦》中的安全思想,并得出系列对解决现有安全问题极具参考与借鉴价值的安全思想和思路,同时也为人类永恒的“安全”话题提供有益的无穷资源,譬如:安全伦理的要义是遵守规则;安全伦理的基本精神是对生命的尊重;安全伦理的基本方法是慎密与反身内省;安全伦理的坚实根基是德性修养,等等。

但让本书作者遗憾和自愧不如的是,关于这方面研究,就本书作者而言,可以说是“胸无点墨”,最多仅有一些“浅闻小见”和“末学陋识”而已。与其他这方面研究者相比,本书作者尚不能“望其项背”,也尚不可像他们一样“下笔成章”。在此,本书作者暂且仅以起源于《周易》中的“防患于未然”的著名安全思想为例,斗胆“信笔涂鸦”几句,主要目的是引起人们对《周易》中的安全思想的深挖和学习借鉴,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周易》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尤为特殊的著作,其内容有符号与文字2个部分。符号即人们熟知的“八卦”,“六十四”卦;文字部分,包括记录占卜情况的卦辞与爻辞。《周易》被公认为“集中了先秦儒家代表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富有哲理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被列为儒家经典之首。至于《周易》的成书时间与具体作者,学界尚存在争议,暂无定论,其是相关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周易》记载的思想不仅是渊源久远,相当古老的,也是富有哲理与巨大价值的。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这句古语出自《周易·下经》的第六十三卦《既济》,此卦由“坎”、“离”两卦组成,“坎”为水,“离”为火,水在火上,似煮成食物,谓既济。故“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下图为《周易》的书影),据考证,这便是儒家哲学思想之“防患于未然”的源头。

《周易》的书影

历代研究《周易》的学者,尽管对《既济》的《象辞》作出诸多解释和推断。但均未离开其本意。据考证,对其本意的普遍解释是“水在火上,正好压着燃烧的火势,犹如以水灭火,谓既济”,其中,“既济”意为“成功或解决问题”之意。从安全科学角度观之,这种解释颇具安全科学道理。基于安全科学视角,有学者认为,这应是古人对水火的某些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比较科学的表述,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有安全智慧与修养的人从“水在火上,水才能灭火”联想到“火烧起来以后,火上面若无水该怎么办?岂不会酿成火灾事故”,因此,要事先采取预防措施,诸如把水准备好等,这就是“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本意。此后,这个以水灭火引出的特殊的自然规律,被进一步延伸其外延,扩展至处理一般事物的普遍规律。正如《周易·批点来注》所言:“思患者虑平其后,预防者图之于先。能如此,则未雨而彻桑土,未火而徙积薪。天下事莫不皆然。”。后来,东汉史学家荀悦又在《申鉴·杂言》中进一步提出:“一曰防,二曰救,三曰诫。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诫。防为上,救次之,诫为下。”,这是儒家“思患而预防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防患于未然”,即“思患而预防之”的思想,不仅已为知识阶层所接受,且已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预防意识逐渐增强,强调预防观念已成为习见。儒家“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普遍体现于安全科学理论之中,即安全科学强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预防为主”。若深究“防患于未然”思想的哲学依据,作者认为该思想也蕴涵深刻的安全哲学智慧,对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根据相关哲学知识,作者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1)“防患于未然”思想的基本哲学依据应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或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人类的结果产生,这就证明了“事故是可预防的”这一安全科学公理。因此,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此外,若基于“底线思维”审视“防患于未然”思想,“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其实这本身就是底线思维,其中蕴涵的哲学智慧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和“应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由此可知,安全就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事故,且我们应努力提高危险性的预见性,从而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总言之,《周易》关于“思患而豫防之”的安全思想,可视为是先贤同事故作斗争经验的概括和发展,是中国安全工作“防患未然”思想的源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953670-988438.html

上一篇:光阴里的安全文化(26)—“不安则安,安则不安”的安全教育思想
下一篇:安全民俗文化集粹(1)——狩猎、捕鱼与过年
收藏 IP: 218.76.29.*| 热度|

2 代恒伟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