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bing1877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bing187717

博文

送给60余名同学每人的有温度的课程寄语丨学生反响热烈 精选

已有 9015 次阅读 2022-12-12 09:3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育需要回应,老师期待学生的回应,学生也期待老师的回应!


2022年秋季学期的《安全教育学》课程共有60余名安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选修。在《安全教育学》课堂上,我引导和教育学生将来要成为有情怀、有温度的安全教育工作者。这也就对任课教师自身提出了新要求,你首先要示范,做到知行合一。

因此,今年依旧延续去年的做法,在批改大家作业时顺及给选课同学每人一句反馈赠言和课程寄语,算是我的最后教学任务。课程寄语既是专业教育,更是课程思政,让课程寄语带去思考和教诲,留下温度和回忆。课程寄语不是随便写的,与学生的作业密切衔接。很多学生的作业都做得很用心、质量高且很有温度(后期会在本平台分享),批改作业是一种学习和享受。

据本人在认真批阅和学习同学们的《安全教育学》课程作业(包括安全科普作品和课程论文)中的所感所想,花了整整两天两晚时间,形成送给《安全教育学》课程选课同学的最后一课——课程寄语。

即便《安全教育学》课程内容大家都忘记了,但若每个人记住了送给他们的一句简单的课程最后寄语,也算是达到了《安全教育学》课程教学目的和初衷。反馈给学生后,学生也反响热泪(反响附后),让我觉得花心思和事件这样做和做这件事值得。

完了计划基于此也写一篇不一样的教改论文吧。

现分享送给选课同学们的课程寄语及学生部分反响,并再次统一送上课程结束时写在黑板上送给大家的寄语:愿大家就是好的安全教育者,大家做的安全教育就是好的安全教育!

image.png

  1. 1.      包志桓:高质量的安全培训课程需要精雕细琢,不仅要营养丰富,还要色香味俱全。一点小的形式瑕疵或错误也许会酿成一堂安全培训课程的失败。
  2. 2.      毕晗策: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开发不一样的安全培训课程。
  3. 3.      贺  琼:好课贵精不贵多,以道驭术,术合于道,便可打造“精”课。做“精”课虽难,但有信心、期待与思考便不难——不要因为恐惧不去做一件事,可以因为期待而选择一件事。
  4. 4.      黄波齐:何为优秀的安全教育者?尽管受众和评委可以评判是否优秀,但真正要成为优秀的安全教育者还是要靠自己定义。
  5. 5.      黄梦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端好安全培训教育“饭碗”。安全教育培训师手中有了“粮”,面对各种课堂生成,那才能游刃有余,精彩不断。
  6. 6.      贾艺飞:安全就在身边,最好的安全培训教育素材也就在身边。但是,要发现它们并让它们走进课堂,这需要你的慧眼和思考。
  7. 7.       李坊朴:在安全工作中,抓住本质,留住温度,贵在有心。做安全有心人,便会成为求真理、有温度、向往美的安全人!
  8. 8.         静:安全培训教育永远是一个系统工程,若我们看到了一个方面而忘了整个系统,就会犯错误和出现失败。
  9. 9.         高:以创造性的安全培训教育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帮助更多人获得安全,并享受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成就感和欢乐是安全培训教育职业最大的魅力。
  10. 10.     刘嘉欣:安全领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愚者以流血总结教训,智者以教训防止流血。安全教育是让人武装自身的安全屏障和拥有安全武器在安全战场获胜的法宝。
  11. 11.       璐:没有完美的安全,只有在安全路上不断追求完美的自己。好的安全教育不是完美,而是精彩和值得。
  12. 12.     马志松:核电行业有句俗话,一个地方的核事故就是任何地方的核事故。安全教育就是要让人善于向他人的悲剧学习来防止同样的悲剧降到自己头上。
  13. 13.     宁辉云:在朴素中发现和传递安全哲理,是安全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做一个用“心”思考的安全教育工作者。
  14. 14.       直: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者,“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可万万不行。学习安全教育学课程,就是让茶壶里的饺子能顺利地倒出来,你实现了吗?
  15. 15.     尚亚萍:真是那份爱、责任和坚守才让“煤粒化星星”。也许人们不知“煤粒化星星”的背后发生了什么,但人们一定会看到你这颗安全星星正在闪闪发光。愿满天繁星,安放你和他的最美的梦。
  16. 16.     王小莉:好的安全科普,就是要让普通大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学会换位思考,从普通大众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才能写出好的安全科普。
  17. 17.     王亚芳:用“天时地利人和”塑造最适合的安全教育。安全人,要敢于做孤勇者!做追光者!做圆梦者!
  18. 18.     王卓泰:安全培训不是说教,人是劝不醒的,只能痛醒,唯有找到找准“痛点”,才能唤醒人真正从心出发关注和重视安全,唤醒是安全培训教育的真谛与持久力。责任、爱、和科学给了你唤醒的底气和阀门。
  19. 19.     王卓娅:三步设计高质量的安全教育培训课程:精彩而吸引人的“虎头”、漂亮修长的“龙身”与干净利落的“豹尾”。
  20. 20.     王子裕: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尽管安全教育工作者往往不能直接上“战场”为生命而逆行,但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安全教育工作者都是伟大的英雄。
  21. 21.     张苏慧:原来,优秀是可以“传染”的,安全也是可以“传染”的。安全教育就是加速安全“传染”广度和深度。
  22. 22.     张雅琨:安全教育工作者既要面向大众宣传安全让大众做“安全人”,也要鼓励“安全人”讲好和传递安全。原来,安全力量源于安全教育。
  23. 23.       锐:山可以包围村镇,但不能包围眼界和思想观念。人的安全眼界和思想观念也许是被山包围了,作为安全教育工作者,要帮助他们爬上山顶眺望远方,打开安全眼界,更新安全思想观念。
  24. 24.     熊子毫:安全教育告诉如何从起点安全到达终点,安全课程素材就在起点与终点之间。
  25. 25.     刘金杰:安全教育培训的问题出在哪里?是一个值得永远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安全教育培训的核心问题也许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员的能力、不是出在技术层面,而是我们的安全教育培训缺乏灵魂的东西。
  26. 26.     杨丽靖:安全教育工作者应该秉承“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教育信条。唯有坚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防止“以其昏昏,使人昏昏”。
  27. 27.       仪:农村老人说“走路不要踩井盖,会倒霉!”,这是换了一种思路和形式的安全教育。常记:换一种思路看安全教育,换一种形式做安全教育,做不一样的安全教育。
  28. 28.     唐孙健清:“穷”则独安其身,“达”则兼安天下,安全教育目的是让人在安全方面“脱贫”。“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皆可让人“脱贫”,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9. 29.     黄武斌:好的安全教育培训需要讲好故事,讲故事离不来举例子。举例子不容易,用一根线把各个例子串起来更不容易。这根线在哪里?就是你的故事主线。
  30. 30.     王西泽:让安全的种子在他们的意识里根深蒂固,在危险降临之前,只需一两个小火苗,就可以点燃他们对安全的向往,对安全的热情。
  31. 31.       程:安全教育需要“复盘”,“复盘”是在安全教育中摆脱低水平勤奋最有效方式。
  32. 32.     谢彦哲:好的安全教育就是一幅精美的画。用漫画诠释和传播安全,是好的安全教育形式。
  33. 33.     阿里米热:这不是安全,那不是安全,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安全。安全教育要经常“出其不意”,出乎受众意料之外才能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和效果。
  34. 34.       硕:一堂安全课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是检验课堂效果的一条重要标准。
  35. 35.     郭兴玥:安全教育不是枯燥无味的条款条例,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让自己做的安全教育成为例子是第一步,成为经典才是目标。
  36. 36.     何云天:让更多人树立科学的安全思维,是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者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37. 37.       勇:要做好安全,要时刻问自己“我安全吗?”这就是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教育从时刻问自己“我安全吗?”开始。
  38. 38.     依力亚尔:安全,是多么完美的字眼,如同温馨一样,让人倍感亲切、踏实。安全教育会给你我他带去平安、温馨与踏实。
  39. 39.     边玉婷:安全,24小时无缝隙。围绕“一天的安全”开展安全教育才能换来每个人“安全的一天”。
  40. 40.       朝:安全培训教育需要跨越:内容从“统一提供”到“自主选择”,方式从“单向输入”到“多元自主”,资料从线下纸质资料到线上线下“电纸”资料。
  41. 41.     刘孝伟: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安全教育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因此,安全教育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不能懒得变
  42. 42.     张佳慧:上等的安全教育是及时雨,下等的安全教育放马后炮。安全教育要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但也许二者都需要?
  43. 43.     秦露露:安全要多问为什么,安全教育要多提问。按部就班的课堂提问确实有点“无聊”和“恐怖”,恰如其分和突如其来的提问才会带有“有趣”和“思考”。
  44. 44.     王梦召:理论上的应该"响应"与现实中"是否会响应"存在着差距,缩短差距的主要措施是注重安全教育内容呈现和表达方法和形式。
  45. 45.     郑江宜:安全教育要学会尝试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安全、诠释安全和实现安全,这是重要的安全教育创新方法论。另外,凡是教训,应当牢记在心,避免他日忘却前车之鉴而再犯,与你和所有同学共勉!
  46. 46.     李盼泽:实践出真知。所学到的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法只是表面,真正的安全教育之道,还要靠自己去实践和感悟。在安全教育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你的安全教育就会做得越来越好和有底气。
  47. 47.       蓓:怎么才算一堂高质量的安全课程?内容要严谨、表达要通俗、思维受启迪、内心受感染、感觉确实值……
  48. 48.     周陈佳与:安全往往是复杂的,安全知识往往是枯燥冰冷的。让安全变得简单和有温度是安全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和追求之一所在。
  49. 49.     黄作明:安全教育起于安全知识,行于安全技能,终于安全意识、意愿和责任。认同、重视和敬畏是安全意识、意愿和责任教育的关键词,科学、新颖、实用、简单而充实是安全知识技能教育的关键词。
  50. 50.       :安全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一套固化的安全课程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请用创造赋予安全教育生命力。
  51. 51.     黄盛华:守护安全的侠客既需要拥有一双安全“鹰眼”,还需要练就一身硬核安全“绝技”。用“鹰眼”发现安全问题,用“绝技”解决安全问题。
  52. 52.       丹:安全培训很贵,不安全培训更贵。贵但值得就会让人就得不贵。努力提升安全培训质量,让安全培训变得更“贵”,但让人又觉得很赚。
  53. 53.     杜依飞:价值源自差异,不同破内卷。你的安全培训教育的生命力源于做与别人不一样的安全培训教育。
  54. 54.     张宇鹏:有一种安全教育叫“感同身受”,好的安全教育在于“感同身受”,从了解和认识受众及换位思考开始。
  55. 55.     姜明兴:一起让安全教育向未来。VR+安全教育,让安全知识技能和场景“触手可及”,让安全教育穿梭时空身临其境,让安全教育动起来活起来。
  56. 56.       迅:让安全理念、知识和技能变“顺口溜”,让安全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和朗朗上口,好记又提效果!
  57. 57.     徐锦锋:安全教育不是拼盘,也不是改头换面的菜单。安全教育的关键,不仅要把篮子装满,更要想装什么和怎么装。
  58. 58.     冒竹蕴:让安全培训教育之树生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文化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需要实践土壤施肥式的培育,需要巧妙方法的助长,需要情感阳光般的呵护。
  59. 59.     李潞鑫:安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改变受众,但是改变很难,改变他要先成为他的好朋友。
  60. 60.     裴一斐:安全背后是科学,运用安全科学思维与原理为安全教育赋能。
  61. 61.       敏:优秀的安全教育工作者需要心(价值观)、性(性格)、品(品格)、德(职业操守)、智(智慧)、专(专业能力)和才(表演)全面发展。
  62. 62.     朱怡瑄:不管为啥选择了安全专业,让这个选择变得值得是你我共同的心愿和梦想,也是你我的共同任务和能力!我仿佛听到:选择安全专业值!是吗?
  63. 63.       菁:安全教育在于改变死亡时间,延续生命长度,为了让本该活着的宝贵生命不要早早离去。
  64. 64.     龚毓昕:安全教育既要传递安全知识技能,更要诠释和传递安全的意义。
  65. 65.     曾晓慧:安全教育就像种树,种的树就比自然生长的树,成材的要多得多。给你一堆安全树苗,种好育好是关键。
  66. 66.       凡:安全本身很美,但实现和保障安全的措施和方式并非美。让安全变得更美,是安全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67. 67.       江:什么样的安全培训教育会容易让人深记?做得很好和做得很差往往都会被人深刻记住,这在于你的选择。

学生部分反馈

image.pngimage.png

课程结课合照

image.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953670-1367578.html

上一篇:安全得了“复杂”病,安全需要简单革命!
下一篇:2023年新年贺词丨让安全科学找回自我,重归安全本质
收藏 IP: 202.197.68.*| 热度|

13 史晓雷 郑永军 武夷山 焦飞 宁利中 王福明 孔令国 周忠浩 农绍庄 王安良 梁远亮 曹俊兴 徐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