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蒋传东:来自基层一线的“发明大王”

已有 2637 次阅读 2013-9-30 10:56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大王 |文章来源:转载

蒋传东:来自基层一线的“发明大王”

 

(科技日报 2013-9-30)

 

 

   □ 本报通讯员 高心宇 张玺娟 本报记者 魏东

   今年51岁的他,只有初中学历,在基层已默默工作了32年,凭着探索的热情和发现的勇气,硬是拿下了8项国家专利和3项山东省科技创新成果,被工友们誉为“发明大王”。他就是享受政府津贴的山东省首席技师蒋传东。

   凡事总要问个为什么

   供电所、线路工区、检修工区——蒋传东履历表上的几行字诠释了他的一线生活经历。参加工作时间早,学历低,蒋传东想学的东西特别多。所以,他总缠着师傅问这问那,什么东西都要弄个明白,也正是这些反复的思索和执着的探寻,成就了他的发明创造之路。

   工作中他发现在制作拉线接头时,需要两个人用手工操作完成,既费力,又容易被划伤。能不能制作一种省力又安全美观的拉线制作工具呢,他边思考边翻看资料,并动手绘制图纸。由于缺少经验,图纸画了一摞又一摞,经过两个月的设计、试用和修整,“绑线整理器”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批。

   抱着为企业负责的态度去工作,他总能发现改进的目标。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接地杆受形状限制,在倾斜悬挂接地线时容易出现违章行为,2012年下半年,他开始制作一种可多角度旋转的接地线操作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做到在任意角度时都是垂直向下的,接地连接更可靠,也避免了违章行为的发生。2012年,蒋传东凭这项发明荣获了一项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小发明”带来“大效益”

   聊城市农电技能鉴定基地建设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场地太小,无法开展架空电力线路技能培训,如果再进行扩建,需增加资金一百余万元。一筹莫展之时,大家想到了蒋传东。经过认真思索后,他主张把供学员操作的电杆上的一端使用绝缘子,另一端则使用弹簧来代替,这个改造仅需一万元就能完成。经过多次试验和严格的安全性、技术性分析,山东电力技能鉴定中心7位专家对该线路装置的性能进行了全面检测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当年,聊城供电公司所属的199名农电工使用该装置成功完成了技能项目鉴定。

   “电缆头制作如何更加省时省力呢?”在一次施工中,蒋传东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在他看来,以往的支架稳定性差、功能单一,他灵机一动,在支架加上了一个放工具的托盘,又在110千伏电缆制作支架上添加了一个接垃圾的托盘,这样,工作人员再也不用手忙脚乱在废弃物中找工具了。在电缆外护套剥离工具改造中,他做出一个固定装置把电缆卡住,这样,以前取外护套时需要两个人一起配合,现在一个人就可以省力的取下来。改造后被称作“手术台式电缆头制作平台”的制作装置,在阳谷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得到了一致认可。

   “小讲台”传播“大智慧”

   2008年8月,他受命到山东电力学校作为参加中国电力联合会电缆技术比武的辅导老师。工作中,他立下了两条“铁”规矩:一是选手动作必须规范,二是工作时作业流程必须标准化。选手们按这两项规定练习,速度、质量还真提高不少。比赛中,“手术台式电缆头制作平台”也发挥了显著作用,选手们带着改造后的工具参加比武获得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

   近年来,蒋传东作为聊城供电公司农电系统兼职教师,共参加26期农电工的技能培训工作,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同时,他作为山东电力技能鉴定中心配电营业工考评员,参加技能鉴定工作20余次,对3000余名农电工岗位技能进行了考评鉴定。

   小发明解决大问题。这几年,蒋传东几乎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搞发明创新上,一项项发明在他手中诞生。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相继拿下省公司创新成果二等奖和一项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后,蒋传东又在发明创造中踏上了新的征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729032.html

上一篇:The Wonder of Words阅读笔记(16)--比格林童话更恐怖的童话
下一篇:[转载]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纪实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2 刘伟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