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就经络与穴位的关系求教----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42)

已有 3302 次阅读 2016-12-6 06:43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就经络与穴位的关系求教----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42)

武夷山

 

对rendp“2009迎新晚会”的评论: 

    老祖说:听孩子讲那现在的事情。就是这个意思。
博主回复:现在体会到了年轻真好,要向后辈们多学习了。

 

对刘兵兵“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标准的感觉”的评论: 

    还可以卖卖关子,“诱使”学生找课外书看去。
博主回复:呵呵,我看行! 

 

对陆绮“左撇子怎么来的呢?”的评论: 

    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以前编译过一点小东西,如下:
左右开弓的好处与坏处(http://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45512)

武夷山 编译

    左手对应右脑,右手对应左脑。左右开弓,使左右脑都得到锻炼,应该是好事。但是,有没有不好的方面呢?

    近年来,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比过去更重视研究双手并用者的特征。他们概括说,与右利和左利的惯用单手者相比,双手并用者更可能相信不太可能发生的事物,记事更早,在某些情况下更易出事故。

    比如,有一个实验是在屏幕上显示用绿色写出的Yellow(黄色)这种字义、字色不一致的字,看看受试者反应如何。双手并用者完成这种测验的成绩最差,这是因为左脑管文字辨识,右脑处理色彩,双手并用意味着左右脑同时处理,就乱了套了。

    科学家还发现,记忆内容的编码发生在右脑,但回忆发生在左脑。

    曾经有实证研究将右利司机与左利司机进行比较后发现,左利者开车出交通事故的概率更高。但是,更仔细的分析表明,并非左利者更易出事故,而是双手并用者容易出事故,原因也是左右脑“打架”。

    所以,Stephen Chrisman认为,应该加强惯用单手者与双手并用者的比较研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比较左利与右利。

    David Wolman, On the other hand, New Scientist, 2005, 188(2524): 36-39

博主回复:这大概就是一种和谐和冲突的平衡。
如果发生冲突,互相抑制。双手使用者弱于单手使用者。
如果和谐,互相促进。应该是双手使用者强于单手使用者。
就如同单性主导的体系,如果两性冲突,会使总体力量减弱;
但是如果两性都有平等的机会,‘我们就不用浪费50%的智力’。 

 

对刘钢“观看京剧交响乐《西施》有感”的评论: 

    不变的,是一个物种;变得太大,成了另一个物种。从个体来看,变异的物种也许更适合当下环境;从长远来看,那不变的物种所保留的生物基因或者文化基因可能是世界的救星。
博主回复:如果变成另一个物种,不也是一种好事情吗?可就怕没变成而成了不伦不类的物种,那可就大大的不好了! 

 

对印大中“解读经络 —— 实现钱学森人体系统科学遗愿的奠基石”的评论: 

    印老师,我想,对经络的合适解读或解释应该顺带就解释了穴位,不知您的解读对解释穴位有没有帮助?我不太理解的是:信号在经络通道里传递,是动态的,穴位却是固定的位置。如果用信号来解释的话,穴位似乎不需要固定。
博主回复:武老师,很高兴见到您亲临思考与探讨相关问题。因为器官组织,肌肉结构,筋腱状态,骨骼缝隙以及穿透其中的神经血管的相对固定的分布位置,生物机体的穴位(包括植物)既有一定的固定区域特征——穴位特征,又有一定的非严格固定特性——个体差异。如我在文章中所说“大量的中医实践所遭遇的经络相关疗法的“不恒定”特征,或称“自洽原理”,所谓“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原则......"等。这些理念我本来也不晓得。自从前两年当了广东省中医院的客座教授以后,专门与针灸科的专家讨论后才明白了他们的这些“游戏规则”。尤其是所谓的“阿是穴”,更是令我咋舌:——“哪里有效就扎哪里”!这似乎是典型的“瞎子打鸟”,再加上操作的武器似乎十八武艺一起都可以上,真有些看不懂。 但后来仔细一想,能扎出酸麻胀痛的地方实际就是出问题的响应点,也许是血流不通的地方,或者是代谢垃圾蓄积的地方,换言之,就是“电-生化反应”失衡的地方(注意‘电’之‘气’走直线和最短的路线的特征),也就是所谓全息理论的手上,足底的响应点。如此对症下针,调控细胞组织内外的“电-化学介质平衡”,就可以产生类似在含羞草和其它植物上检测出的被切割、灼烧时那样的复杂的调控作用(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还得考虑加上通过神经系统的占总量80%左右的直接作用)。 不知武老师怎么认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018927.html

上一篇:[转载]瑞士国家形象宣传的《三驾马车》
下一篇:英国阿斯顿商学院的创新管理课程
收藏 IP: 106.120.35.*| 热度|

3 钟炳 鲍海飞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