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edh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edhw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博文

配备逃生绳有无必要

已有 1433 次阅读 2023-9-1 15:19 |个人分类:风险应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近看到很多视频宣传针对火灾等意外情况,建议家庭配备缓降器及逃生绳索,价格从几十到几千元不等,并在视频中对操作流程进行演示。那么,配备这些东西到底有无必要?对此,先提出个人结论:对火灾风险反应过度,不推荐,也不反对。

1.首先看遭遇火灾的概率

最近两年火灾发生起数年均约为80万起,即使按照每起火灾平均可能波及20人计算,每年影响人数1600万人,假设火灾随机平均分配(每人只会遇到一次),那么,10年才会波及到1.6亿人,100年才可能波及到16亿人,也就是说,从个人的角度,差不多100年才可能遇到一次火灾(真正的百年一遇)。

上述推算方法比较粗糙,其实只要不是经常出入一些风险较高的场所,很多人其实一辈子也等不来一次火灾(有些人会多遇到几次),最多只是个旁观者。无论你现在二三十岁还是五六十岁,不妨回想一下,在过去的日子里自己遇到过几次火灾,有没有过被困火场的经历?

2.逃生绳索在火灾中的实际使用概率

那么,万一遇到火灾就必然用到逃生绳吗?非也。

正如在各类火灾视频中所见到的,较大部分火灾发生在低层建筑,火灾预警之后,人员可以自行灭火或选择组织逃生,后续还有消防队赶来救援,真正被困火场的情况只占少数,如果火势确实严重,能从窗外逃生的机会也很小。据事后统计,每千起火灾平均亡人低于5人,也就是说,即使“难得”遇到了这一次火灾,绝大部分人并无性命之忧,都能够成功远离火场,至于逃生绳,更是连使用的机会都没有。

高层建筑火灾本身占比就少(10%左右),以国内外多起外墙可燃材料起火为例,绝大部分人员实际最终都能顺利从内部楼梯逃生,过程有惊无险罢了。经由高层建筑内部蔓延的火灾数量极少,且很少造成严重后果。

3.绳索使用中可能遇到的现实困难

专业人员借助绳索个人逃生可能问题不大,可对于普通人呢?

3.1第一个面对的问题就是:如果家中有几个人,该先救谁?老幼妇孺,敢不敢让她一个人先下去?她自己有没有体力和胆量?如何选择恰当的逃生时机?外部救援可能已奏效,此举会不会弄巧成拙?屋内绳索固定点虽已提前选好,可火灾的发生往往出乎意料,如果这个方位无法下去,重新临时选点是否牢靠?在恐慌的氛围中,会不会忙中出错?多年不用的装置器具,可靠性及使用细节问题如何来保证?

3.2下降过程中,可能遇到雨棚、防护栏、空调外机、水管支架、开启的窗户等,绳子被卡在半空怎么办?会不会坠物伤人?火场环境随时在变化,视线不佳,场面混乱,谁来施救?夜间条件下怎么弄?

3.3在一些公共建筑场所,如果为了争抢这一根绳子,会不会导致混乱?绳索下降过程中,半途会不会有其他人来“搭便车”?如果多根绳子同时下放,会不会相互影响?

3.4为了确保实战中顺利使用,平时要不要组织人员进行演练?演练过程是否存在意外风险?是否应该全员参与?又有多少人敢于亲自实操?如果平时都不敢操练,又怎能确保实战中一次性成功?另外需注意一个细节:演示视频中往往打出字幕“专业演示,请勿模仿”,这又意味着什么?

高层建筑配不配逃生绳,这个问题其实与客机上配不配降落伞,基本属于同一类问题,借助绳索逃生的过程风险明显会高于火灾本身所带来的风险,追求绝对安全可能因此陷入更大的风险,为此不妨以平常心去直面较低风险,既不听天由命,也无需风声鹤唳。

从体系层面来看,此类产品难以实现共享,缺少应急资源应有的公共属性,不可避免地形成闲置浪费,由此拉低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小结如下,百年一遇的极小概率火灾事件,即使遇到了很多时候也无需使用逃生绳,使用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及风险......相信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条件及所处环境得出一个理性的答案。

         高层建筑.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50551-1401115.html

上一篇:如何应对峰值风险
下一篇:火灾应急的底层逻辑
收藏 IP: 110.184.113.*| 热度|

1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