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两处不同特点的恐龙遗址 (2012-11-01)

已有 2703 次阅读 2014-6-19 10:06 |个人分类:杂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恐龙蛋, 博物馆, 黑龙江省, 河南南阳, 伊春市

最近,先后参观了两个地方的恐龙博物馆,一处位于河南南阳的西峡县,其中包括“恐龙化石蛋博物馆”和“恐龙蛋遗迹园”;另一处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嘉荫县,被称为“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从位置上看,这两个地方相隔约两千公里,一个位于我国东北,气候寒冷,一个位于我国中部,气候暖湿。这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知上亿年前,气候的分布会是怎样,估计与现在肯定有很大不同。

 

从拥有恐龙遗迹的特点上来看,河南西峡一带发现的仅是恐龙蛋化石,并没有恐龙骨骼化石;而在黑龙江嘉荫一带发现的则是各类恐龙化石,好像没有恐龙蛋化石。但在两地博物馆里既可以看到复原的恐龙骨架,也可以看到恐龙蛋化石,这通过相互交换就可以做到了,不难理解。需要想象一下的倒是这种地理分布上的不同究竟意味着什么。

 

有些动物确实有这种习性,生活、活动在一个地方,产卵则要到去另一个特定的区域。如黑龙江里的大马哈鱼,就属于洄游鱼类。在每年八、九月间的产卵季节,会有成群结队的大马哈鱼从太平洋回游到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来,逆流而上,寻找合适的产卵场所。产卵后,经过长途跋涉、精疲力竭的雌鱼和雄鱼,都不再进食,而是静静地守护在卵床边,直到死亡,一生只繁殖一次。100多天后,小鱼破卵而出,一开始便以死去的母体为食,完成最初的生存。随后,它们便会成群结队顺流而下,又游向太平洋,在大海里生存约四年后,会达到性成熟,便再历经艰辛,返回出生地产卵。有人称大马哈鱼具有三种精神,一是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二是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三是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恐龙是否也有集中到一处去产卵的习性呢?这仅是根据以上提到的两处恐龙化石遗址特点所做的猜测。但显然不具有普遍性,如被称为“南国恐龙之乡”的广东河源一带就是少有的既有恐龙骨骼化石,也有恐龙蛋化石的地区之一。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近一千七百亿年,这期间无论是地质地理、天气气候条件,还是恐龙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显然不能用静态的观念来判断漫长的演变进程,需要靠生物、考古等学科的专家慢慢去分析研究,给出解答。

 

若从人类始祖的古猿开始算起,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已经历了数百万年,也不算短了,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巨变。但若与恐龙的生存年代相比,则确实还短得多,是量级上的差距。如果再进化数千万年,人类将会演变成为什么样子呢?难以想象和判断,不知人类是否还能有那么长的时间,这既要靠天,也要靠人类的智慧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10230-804637.html

上一篇:听了半场蒋大为讲座(2012-10-23)
下一篇:瑞士小城卢加诺 (2012-11-08)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