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朱熹的怀疑精神与科学的怀疑精神

已有 4283 次阅读 2007-3-13 01:32 |个人分类:科学之思

朱熹曾经非常形象地把“圣经”与“圣经”的解读者之间的关系比作“主人”和“奴仆”的关系:

圣经字若个主人,解者犹若奴仆。今人不识主人,且因奴仆通名,方识得主人,毕竟不如经字也。[1]

为“圣经”作注的先贤(“解者”)以及通过其注解来解读“圣经”的后人(“今人”),都是“圣经”的奴隶。奴隶在主人前面,既无人格可言,更无权利可讲,惟有唯唯诺诺。但奴隶对主人的话未免有不理解的时候,这种情况便是朱熹所谓的“有疑”。他认为,奴隶对主人的话“有疑”,这不是因为主人没有把话讲清楚,说明白,是由于奴隶自己领会不到,故“若是经书有疑,这个是切己病痛。” [2]为奴者所以不能领会主人的意思,是因其工夫不到家。“学者当以圣贤之言反求诸身,一一体察。须是晓然无疑,积日既久,当自有见。但恐用意不精,或贪多务广,或得少为足,则无由明耳。” [3]所以,做奴隶的对主人的话一时不能理解,也不必着急。“有疑处,且渐渐思量。若一下便要理会,也无此理。” [4]何况对主人的话全然无疑,倒不是什么好事,那同样是说明其工夫不到家,不专精,未认真琢磨、细心理会主人的话,所以才得会觉得其无可疑处。“读书须是子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若用工粗卤,不务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处,理会未到,不知有疑尔。” [5]故“某向时与朋友说读书,也教他去思索,求所疑。近方见得,读书只是且凭地虚心就上面熟读,久之自有所得,亦自有疑处。盖熟读后,自有窒碍,不通处是自然有疑” [6]。但当工夫花到觉得“有疑”时,为奴者则不可再对主人的话“有疑”,而应当向“无疑”发展了。故“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7]很明显,朱熹提倡读书要“有疑”,是以对“圣经”的“无疑”为前提和归宿的。这种怀疑精神与科学的怀疑精神实有天壤之别!

 


 


 

[1]《朱子语类》,p.193

[2]同上书,p.189

[3]同上书,p.181

[4]同上书,p.185

[5]同上书,p.169

[6]同上书,p.186

[7]同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6-544.html

上一篇:人生的有知与其知识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生必然痛苦
下一篇:胡适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2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