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唯物”含义之我见——答网友

已有 4904 次阅读 2007-6-20 18:05 |个人分类:理论探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有网友读了本博主发表在“博客中国”的文章《离开或抛弃唯物主义,我们这个社会是没有希望的!》之后,问道:

 

“是谁把materialism翻译成‘唯’物主义的?”(1楼发布者:游客 时间:2007-06-17 21:20:07)。

 

对此,我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对“是谁”的问题不感兴趣,所以也不想就此去做考证的功夫;但是,我对“唯物主义”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愿意根据这种理解来谈谈我对“唯物”的含义的看法。

 

“唯物”的“物”是相对“心”而言,是指“心”的对应物。

 

“唯物”的“唯”是就“心”对“物”的关系而言,是指“心”为“物”之“唯”。此“唯”不读“惟”而读“委”,即非“只有”之意,而是“应答”之意。

 

所谓“唯物”,是指“心唯物”,即“心应物”也,乃是表示“心”“物”之间“心”从属于“物”的关系,亦即“心”是对“物”的应答、反映。

 

“唯物主义”是表示“心”“物”关系问题上的一种哲学主张,即认为“心”是对“物”的反映这样一种哲学见解。凡持这种见解的哲学,都是唯物主义哲学。

 

自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唯物主义哲学乃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和非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分。这两种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物”的理解不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把“物”理解为社会存在;非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则把“物”理解为自然存在

 

社会存在和自然存在有其同一性,在唯物主义意义上,社会存在和自然存在都是属于“物”的范畴,都是先在于“心”的第一性的存在。

 

只是在非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看来,这种为“心”所反映的第一性的存在乃是自然性的存在,即这种存在之所以成为“心”的对象而为“心”所反映,是与人类社会无关的;

 

而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看来,这种为“心”所反映的第一性的存在则是社会性的存在,即这种存在之所以成为“心”的对象而为“心”所反映,是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即“心”的对象是由人类社会所决定的,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存在,才有了“心”的对象;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心”的对象,从而也就没有“心”的存在。

 

这也就是说,作为“心”的对象的“物”,是由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亦即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换言之,“心”的内容是来源于社会生活,所以本博主在《离开或抛弃唯物主义,我们这个社会是没有希望的!》一文中指出:

 

“有思想活动的人,表明他生活在社会中,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因而对他所处的社会生活有这样或那样的反映,亦即有所谓思想。在这里,他的社会生活就是‘物’,他的思想就是‘心’。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心’是‘物’的反映,没有‘物’就没有‘心’。这意思不过是说,一个脱离了社会生活的人,就会变得没有思想。”

 

并在《唯物主义对有神论的态度——答“阳光的微笑”》一文中强调指出:

 

“我所理解和坚持的唯物主义,显然不是一般的唯物主义,而是曾经被恩格斯称之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的‘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在我看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肯定人的精神、思想、观念不是天赋的,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对人自己的社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反映——一言以蔽之,存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其他观点都是由此派生或引伸出来的,都是从属于这个根本观点的。”

 

至于为什么我要强调我所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因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并且在这个名称之下后来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及迄今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都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但是我对这种理解持有保留态度。

 

——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这种理解方式,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解为一种在一般世界观上与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相区别的唯物主义,而没有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解为一种在“心”“物”关系问题上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相区别的唯物主义“心”“物”观——这种“心”“物”观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之所以为特殊的唯物主义的特质所在。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18世界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种非历史观点也表现在历史领域中”。

 

显然,这里恩格斯只是从一般世界观上阐明了“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的非辩证和非历史的特性,这当然也在一定意义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特性——辩证性和历史性。

 

但是,这种辩证性和历史性只是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不是以机械的观点和非历史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的,而这一点根本不足以表明这就是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所在,因为像黑格尔这样的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以机械的观点和非历史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的。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唯物主义,只是在坚持以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前提下,特别是在坚持“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的前提下,来看待“心”“物”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才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同时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的特殊回答才是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准——,从而把与“心”相对的“物”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物质,即与“心”相对并为“心”所反映的社会存在或社会生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6-3528.html

上一篇:面对“自然”理当谨慎“人为”!
下一篇:“三博”之议——请教于苏青等诸位先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