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中国缺乏真正的智库(转摘)

已有 4093 次阅读 2009-2-4 05:33 |个人分类:转贴转载|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智库

    近读来源于金羊网(广州)的由 吴稼祥所撰的《中国智库只是“翰林院”》一文,感觉颇有价值,因原文注明不准转载,只能摘要如下:

    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有许多带“研究”字样的机构,据说2008年达到2000个,而美国智库的最新统计是1777家。但中国的这2000家机构能够被称作智库么?

任何一个研究机构要称得上“智库”,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民间性,第二是独立性。民间性有两个含义,一是研究机构是民间组织,而不是官方的分支机构,二是经费要来自民间机构捐款,而不是政府拨款。政府可以资助智库,但不是事先拨付,而是事后购买其研究成果。所谓独立性,就是事先没有官方授意,事后不受官方审查,表达不受官方限制。

 除了上面两个特性之外,从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上看,智库还必要有“前瞻性”。由于体制原因,中国虽然缺少前瞻性的研究机构,但并不缺乏前瞻性的研究人员,没有这样的前瞻性研究,中国目前的进步是难以想象的。不过,在中国要进行前瞻性研究,必须有敢死队员的精神。研究界最早的敢死队员之一,是众所周知的顾准,他对希腊城邦的研究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先驱。上世纪80年代,周扬和王若水是敢死队员中最勇敢的两个。他们对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研究,为今天的民本主义和和谐社会留下了遗传基因。

 只有到了前瞻性研究不需要敢死队的时候,中国才会有真正的智库。非民间不独立的研究机构,不是智库,而是“翰林院”。翰林院里的专家学者,不管你有多大神通,也只能是如来佛手心里的孙悟空,在桎梏里,而不是在智库里。智慧是长江大河,只有自由开放,才能一泻千里,奔向海洋。如果说“翰林院”是水库的话,真正的智库则是大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6-212826.html

上一篇:娱乐不是艺术
下一篇:智库治国与智人治国之比较
收藏 IP: .*| 热度|

5 王铮 李小文 俞立平 陈国文 迟菲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