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bjcj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gbjcjp

博文

国人治国学、国学全球学,“中国学”开拓中国国家文化建设

已有 2718 次阅读 2014-5-7 05:31 |个人分类:中国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北大将向全球招收百名中国学硕士。令人鼓舞。

中国学,可能有多种理解。
中国学,或者说,新世纪中国国学。希望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多因素、多结构、多形态地研究世界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精华的中国化、本土化,

尤其是探索国人治国学、国学全球学的新局面,

培养出有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字底蕴、掌握科学方法论的创新、创造、创业人才。

太好了!一年太少,一年能学什么?

让学生学新的思想方法、新的研究方法、经历相应研究过程,正而八经地学2至3 年。

北大将面向全球招收百名“中国学”硕士,培养高层次人才(硕士、博士),开拓中国国家文化建设。

期待北大重振雄风。

相关新闻如下:

 

 北大将面向全球招收百名“中国学”硕士

北大将开始面向海内外2015届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中国学”硕士,首批100名学生将在明年9月进入北大燕京学堂学习。

昨日,北大“燕京学堂”项目启动仪式上,北大常务副校长刘伟教授透露上述信息。他同时担任北大燕京学堂院长。

刘伟介绍,燕京学堂将选址在曾引发破坏文物争议的静园草坪、静园六院区域,但“学校对文物价值是倍感珍惜的,不会对静园文物造成任何损害。”

“中国学”硕士项目为一年制

刘伟表示,燕京学堂首创“中国学”学科,将围绕学科内涵建设为教学、科研、智库三位一体的办学机构。教学方面,将开设一年制“中国学”硕士项目,招收全球各地一流高校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突出本科学业成绩、丰富课外活动经历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燕京学堂共有“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考古”、“文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律与社会”、“公共政策与国际关系”等6个方向课程体系,可供学生选修。

学生申请后由校方滚动审核

燕京学堂希望通过国内外一流合作大学推荐和公开招生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招生。但据北大燕京学堂办公室主任姜国华透露,目前,由于尚未和任何一所国内外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招生将主要以“申请-审核”方式进行。

“这两天我们就会在学堂和国际交流部网站上公布招生简章,学生可以申请,由我们进行滚动审核,必要时会进行远程网络面试。”姜国华说。

首批100名学生将于明年9月入学,其中,大陆顶尖高校有35个名额,其余65个名额将来自国际及港澳台地区一流高校。

另据了解,北大燕京学堂将有70名“讲席教授”,包括从北京大学现有人文、社科杰出学者中联合聘任(30名),从国内外招聘人文、社科领域的杰出学者(20名),以及邀请顶尖国际访问教授(20名)。而从海内外华人企业家定向募集的资金,已能为所有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

■焦点

燕京学堂选址静园六院将保留原貌

去年10月底,网上传出关于北大静园草坪和静园六院将被取代的消息。静园草坪是目前燕园内最大的一块草坪,曾举行北大百年校庆文艺晚会。草坪周边的6处宅院被称为静园六院,大部分均为民国建筑。

对此,北大新闻中心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静园一至六院的相关院系已搬入人文学苑等场所。为保护文物建筑,正在考虑对其进行修缮加固。在修缮加固时,可能考虑利用静园一至六院及邻近区域的地下空间。

北大新闻中心同时表示,学校将充分考虑把静园一至六院作为文物进行更好保护,静园草坪以及周边格局保持不变。

昨日,北大常务副校长刘伟称,将在静园草坪一至六院区域建燕京学堂校舍,“不会对外貌和草坪做任何破坏,只是在内部做些改造,再在地下建些工程,使它能够更适合住宿式学院的生活、教学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北大燕京学堂办公室主任姜国华称,静园六院内部将做一些装修改造,一部分用于学生住宿,一部分用于教师办公室;而部分静园草坪地下区域则用来建设燕京学堂的教室。

■链接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也全球“选人”

在清华大学,也有一个与北大燕京学堂“中国学”硕士项目类似的项目,即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两个项目均为独立住宿学院体系,只是北大燕京学堂更侧重于“中国学”学科,并有科研、智库功能,而清华苏世民书院则侧重公共服务、商业等培养领域。

但二者都面向全球“选人”,或将开启大陆高校国际化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原标题:北大面向全球招百名“中国学”硕士)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5/293634.s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7255-792042.html

上一篇:中国需要王梦恕这样的院士!时代呼唤王梦恕这样的院士!
下一篇:从“中国学”到“新疆学”
收藏 IP: 98.169.131.*| 热度|

1 zhngsh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