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高高的香椿树 精选

已有 6799 次阅读 2023-3-4 16:4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008vG8pNly1hbnum8gwyuj30kg0e7goe.jpg

朋友圈里的那篇《香椿那份香》,夹杂着江南水乡的微风飘来,味透纸背。

说来,至今还没有吃过香椿菜,但从来没有少闻过香椿叶散发出的浓郁味道。儿时的那份清晰记忆,不大的小院,满院绿树绿荫,四季有绿。紧挨着老屋灶间,三口大水缸后面,就是二棵高高的香椿树,一前一后,前矮后高,并排孤零零的站着。说其孤零零,是全树上下的粗枝短条,都被人给攀摘掉了,光溜溜的,满园绿色,就这二株显得瘦骨嶙嶙的一副惨相。阿孃不喜欢这二棵树,总埋怨靠墙太近,遇到台风雨季,怕蹭了墙掀了屋顶;我也不喜欢这二棵树,看这模样就够瘆人的,除了顶上每每冒出一丛丛新芽,味道也不喜欢,带着像樟脑似的重重辛辣味,有些呛人,以后在南方遇到榴莲,不自然地又把这个给联在一起了。

喜欢上香椿菜,是在东北的大连,大连理工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科学会堂听了几次钟万勰先生关于有限元软件DDJ的讲课,去学校购买软件的。那时的软件是一条长长纸带打洞后盘起来的,300元,那时还称大连工学院,钱令希是校长。住在学校的招待所,同房间的是一名“文革”后第一批研读博士的“大龄青年”。每天清晨,我都会早早起来,去操场跑步,就如回到学生时代的那样新鲜、振奋,博士则每天都要深更半夜才回来,回到宿舍会拿出包了几层纸的铅皮盒,一杯白开水,一只白馒头,算是给自己夜宵了,那时候,一股浓烈的香椿味弥漫整个房间。而那个时候,我常常是已经一觉睡过了,咪着惺忪眼睛,就靠着床沿与他闲聊。与这样的人能同处一室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全国第一批,也就十几个人吧,凤毛麟角,温文儒雅,知识渊博,我也就只能是闲聊陪聊。我到大连是来买软件搞应用的,那时候,大连的软件开发让全国人民着了迷;博士是搞机器编程序的,闻所未闻,还真不信天下还会有这等强悍的角色,但我相信这个人做事应该会有点靠谱。现在想来,真是不同层次对软件的理解和看未来的眼界,人啊,总是被自己认知的局限所蒙蔽。也许是实在没有可以给人恭维的,这位知书达礼的博士说我的“普通话”地道,其实带“宁波”口音的官话一点也不“地道”的,自己知道。也是他告诉我阶梯教室常有“古典音乐欣赏”讲课,可以去听听。去过几次,满屋子挤满了人,一种从未涉及过絮叨情愫的方式、一根拨动、释然情绪的琴弦,由此被从未有过的“命运”敲门声和“英雄”激情所感染。人在其中氛围里,一愣又一愣,又一波接着一波,如同那个时代在心底里迸溢出来的理想主义、人性复苏,赶上了这个时代,感受着从四面八方强烈催促、推送群情激奋的力量,空气中都仿佛充满一股蓬勃之力的精、气、神。

博士很忙,也很辛苦,但每天晚上回来的夜宵好像总是少不了的,一股浓烈的香椿味又会飘起来。次数多了,爱鸟及物,我渐渐的好像也习惯了这个味道。说起来,单位里的一位同事还是他的老乡、亲戚,住在上海的“大院”里,当听说受到冲击时,家乡的人还盼着他们就回老家来吧,那时候应该已经解决了,正好有这个机会,想到时候送些东西,就送这香椿叶,让他们尝尝鲜、过过瘾。出差回家前的那个晚上,博士从他的饭盒里匀出一大坨香椿菜,用几层纸头包起来,蛮慎重的样子,看我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说了一句“家里屋前屋后都是香椿树,他会喜欢的。”果然,那位同事看到这份未曾告知的礼物时,一开始是有些觉得突兀,但紧接著说了一句“老爷子就喜欢这个,这个味道。”

那一刻,想起了博士说的话,不忘本性,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如今,也想到了老屋边上那二棵高高的香椿树,那是“此物惹相思”,未免有些惋惜,还有些喜欢起那股幽幽柑橘般清香。

走过了那么多地方,见过了那么多风景,直到遇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人,才有了那么多美丽的故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85605-1378890.html

上一篇:澥浦大饼
下一篇:樱花赋语
收藏 IP: 101.86.91.*| 热度|

25 乔中东 杨正瓴 尤明庆 宁利中 褚海亮 周忠浩 郑强 刘炜 信忠保 徐耀 郑永军 王安良 郭战胜 王飞 黄永义 武夷山 孙颉 李学宽 贾玉玺 王启云 冯新 刘钢 晏成和 李俊臻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