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如何提问题
2015-8-24 17:34
年轻人听报告,不会提问题已经见怪不怪。我这里提出一些技巧供参考。 提问题的目的是交流,对报告人进行反馈,是一种尊重,而非只显示自己知识的渊博。因此,提问题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进行。比如: 1) 重复核心概念。“这个概念很有意思,您可以再详细介绍一下吗?” 2) 概念外延。报告人讲了一个方法 ...
43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孩子的黑鸡与白鸡理论
2015-8-20 22:14
8-9 岁的孩子总是有奇思妙想。 我问他,做中国人好,还是外国人好。他给我举了个例子:“爸,白鸡只能下白鸡蛋,而黑鸡既能下黑鸡蛋,也能下白鸡蛋。我们汉语最难学,所以学会汉语,英语就很好学。可是外国人学汉语就很难。”
22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再谈研究生培养
热度 2 2015-8-20 22:03
从学习型到科研创新型,刚来的研究生有一个适应期。有些学生早期的表现过于热情,分配的任务没日没夜地做,想尽快出结果。其实这是一种浮躁的表现。科研需要的是持续的创新能力,靠劳动密集型的方式做科研,效率并不高,迟早也会失去科研兴趣,得不偿失。 做实验需要用心,做得太快,就失去了思 ...
260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做研究的思路:互联网+ vs. 工业4.0
热度 1 2015-7-30 10:57
互联网 + 和工业 4.0 是目前非常火的两个概念,对其具体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应该还在摸索阶段,商业大佬们各言其词。这两种模式在商业上的利弊,并不是我要讨论的范畴。但是这两种概念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很有类比性。我的结论是,尽量按照工业 4.0 的模式做科研。 人类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在于通过文明发展,跨越 ...
250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如何培养新生?
热度 2 2015-7-27 09:15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中,经常先设定一个初始条件 A ,根据这个初始条件计算理论预测结果 B ,并与实际观测结果 B’相 比较,如果有误差 D= ( B-B’ ),就用反馈机制微调初始条件 A A+f(D) ,周而复始,直到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培养研究生的最终目标是让其具有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这也是一个具 ...
385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人类将来还能开创新哲学体系吗?
热度 1 2015-7-23 11:05
哲学是思想体系。 世界纷繁复杂,人类以盲人摸象的方法探索世界,从各个角度提出了解世界运行的思路。老子求道,墨子主张兼爱,庄子深入自然,荀子以政为德,黄老无为而治,两宋理学,王守仁剑走偏锋,以心学扬名。 可以看出,古人建立各自的哲学体系,就是从复杂的体系中,梳理自己哲学体系要强调的内容,或仁、或 ...
257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读文献犹如画画与写散文
2015-7-14 10:09
我们的知识架构包含多个层面,最主要的一层是方法论,也就是指导自己如何学习的能力,下面一层才是各种专业的知识。如果把知识体系比喻成一棵树,我们所需的知识就包括树根、树干、树叶、花、枝头水果等等。作为一个画家,首先要把握整体的轮廓,在这基础上,就可以自由随意地画画树叶,描描树干,突然又转向枝头的水果, ...
27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如何用PPT展示自己的成果—(3) 简化逻辑 突出增量
2015-7-6 11:12
做学术报告和答辩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专家的身份站在讲台,听者则报以学习的态度。而后者则以被评审的身份站在台上,台下专家用来整体评判申请者的学术水平与潜力。 做学术报告,虽然也要对听众负责,但是对 PPT 的设计、逻辑线条等等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其科学问题讲得前沿,听众有所得,有所悟就已经很好。 ...
40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如何用PPT展示自己的成果—(2) 介绍科研方向
2015-6-29 15:41
现代科学体系纷繁复杂,即使在一个二级学科内,不同的研究方向也千差万别。对于高端人才,其同行就更少。因此,在介绍自己具体的成果前,有必要介绍一下自己的研究方向。这样的介绍篇幅不用多,但是作用非常重要。 介绍科研方向的难点在于要足够科普,一般需要 2-3 张 PPT 。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的重要性、主要科 ...
894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如何用PPT展示自己的成果—(1)常见错误
2015-6-26 16:12
国内各种职称评定和头衔评审,一般都需要申请者讲述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好的 ppt 事半功倍。这样的答辩,展示的是申请者具有科学体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显眼的科学成果。但是,大多数申请者,即使发表了很多 SCI ,都无法准确地总结自己的科学体系。常见的错误有: 1. 铁通倒豆子式 ...
60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