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目标与结果 精选

已有 5356 次阅读 2024-2-8 11:4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时间确实像一个单向轴,匆匆向前。前方是没有发生的目标,身后是留下的一串串结果。

我很喜欢“结果”这个词,开花结果,引申为已经实现的目的和状态。我们每天要和这两种状态在打交道,有时候竟然分不清哪些事情我们的目标,哪些是时间一到必然会有的结果。

初看这两个词好像泾渭分明,毕竟在理想的时间轴上,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时空差。可是我们忘记了时空会转换,现在的努力会决定未来的目标,同时未来的目标会影响现在的行为。

很多事情并没有百分百的绝对性,就像色彩的三原色一样。简单粗暴地把目标和结果进行区分,也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就目标与结果而言,可以用二八开,或者三七开来进行描述。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追求的目标,可能是目标和结果的混合体。

当我们有一个清晰的可执行目标时,我们期待着会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把二者混淆在一起,坚定地认为我们的目标一定会是期待的结果,这总情况类似于目标与结果对半开。

如果那目标的时间尺度再拉长,慢慢目标就会演化成希望。希望是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推动人们去实现一个目标的一种动力。当初人类走出非洲,并在大约一万年前几乎遍布全世界。从我们人类目前留下来的天性,诸如好奇心和拥有希望来看,去拥有更好的环境和更富足的资源,一定是重要的推动力。现在探测月球和火星,发射航天器飞跃太阳系,其实只是古人延续至今的探索希望的能力。

在目标与结果之间,最让人迷惑的是二者对换,很多人会把结果当目标去追求。比如,种植一颗葡萄树,科学地付出,浇水施肥到位,只要条件满足,到点一定会结出葡萄。对于这个结果(真的是结果实),我们无需去担忧,否则从种树的第一天开始,把结葡萄当成一种必得的目标去努力,反而会忧心忡忡。

我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概念可能会更清晰一些。在子女教育层面,目标与结果对调的后果更为严重。天生我才必有用,教育子女以及学生成才是一个长期过程,和种葡萄树本质上一样。如果从上幼儿园结果就把考上名校去追求,就会累死家长,累坏学生。从教育规律上去思考,在每个阶段,只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顺应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能力,教育者会更加有底气。

在学术界其实也会有这种追求的颠倒。比如,所谓的一些人才称号。这些“帽子”是对学术成就的某种肯定,正常应该是一种结果。如果变成了追求的目标,就会本末倒置,让很多年轻学者无法安心,一直很躁动。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是大家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答案肯定不是,所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所有的年轻学者在追求人才帽子时,都明白上述道理,但是就是被卷在大潮中,无能为力。比如,在子女教育上,我也不能幸免,也会焦虑。

道理归道理,执行归执行。

我思考了一下,这里面可能有两层幕后推动力。第一种就是人性本身,我们所追求的结果,大抵都是获得更好的资源。获得资源可以让人有安全感,否则就不会出现亿万富翁依旧持续积累财富的现象,其本质并不是自己要花多少,而是在做事业或者社会声望中获得更高的安全感和荣誉感。在这个层面上,基本无解,如果不追求更多的资源,整个人类历史就会改写,人类也不会去开疆扩土。

第二个原因可能更实际一些,就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时间效应。从目标到结果是一个很长的链条,跨越很多节点,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复杂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外界干扰卷入,节点之间会脱节,造成系统的更加不稳定性。想要增加稳定性,就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内卷,甚至是内耗。

在节点脱节这个层面,会出现更强的“反多米诺骨牌”效应。我们其实想要的是正面的多骨牌效应,用现在自然的努力去影响下一步,很自然地达到结果。反多固诺骨牌效应会把结果的压力逐渐反推。比如,要想考上好大学,就需要去好的高中,就需要去好的中小学,最终就需要去好的幼儿园。于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激烈的竞争已经成为现实。在科研方面,要想成为杰青,就要想成为优青,于是压力继续下传,需要获得优博,最终就又变成在本科阶段就要科研有为。这种逆推效果,会让正常的竞争变成内卷。

竞争是开放性的,积极的,其特征是整体赋能。而内卷是封闭的,消极的,整体上会耗能,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提升系统的整体效能。

消除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时间效应和节点脱节效应,对于整个系统,还是需要回到之前所提及的“教育与管理的全局观”。但是,对于我们个人如何去解决这一难题?如何去消解混淆了目标与结果所造成的追求上的内卷和负能状态?

除了从体系上加强分类评价和分类培养以外,我们个人需要熟知上述的原理,从人性上自我纠偏,自我保护。这样会提高自己的效率,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去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对我自己而言,我采用两个具体机制。

第一个叫做“上不封顶”。人生有很多可以追求的美好,个人能力也需要时刻提高,活到老学到老。所以不用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限定,走到哪里算哪里,但是绝不给自己封顶,拥有一个开放式的人生态度。

第二个叫作“绝不停留”。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脑回路并不一样,学习能力也不一样。什么叫做成功的人生?就是把老天赏饭的能力在一生中尽力升值与发挥。有些很有天赋的人,看似比一般人成功,虽然有不错的成就,但是愧对了自己的才能,其实浪费了老天的恩赐。做一点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是一种成功。

掌握了这种平衡,大抵上就可以用一种优雅的姿态去奋斗,去努力,去拥抱我们的生活。

人生有很多层境界,到哪一层才算知足?

这又是一个目标与结果的递归讨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21082.html

上一篇:教育与管理的全局观
下一篇:清风 雨露 明月 星辰
收藏 IP: 116.6.234.*| 热度|

10 谌群芳 张俊鹏 夏向阳 许培扬 郑永军 崔锦华 汪运山 陆仲绩 王成玉 王林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