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表观遗传学对我的一点儿启示
热度 1 张永忠 2015-2-20 11:30
看到孙学军老师发表的关于表观遗传学的博文,我写了几段感想。现总结于下,算是作为一名学习生命科学的人,对自身生命的一点儿认识吧。 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就好像一架钢琴上的全部( 88 个)键 。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一个个体 ( 身体 ) 中所有的细胞中都有一架来自同一产家、同一型号、同 ...
个人分类: 问题思考|610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数学界有没有这样的公式?
热度 1 张永忠 2015-1-26 10:46
今天看到关于公式的话题,想到几年前推导的一个公式: 不知道数学界有没有这样的公式?比如说一个圆的西瓜,如果它里面的瓜子是均匀分布的。那么我经过它的中心一刀把它切开,切面上看到了16个瓜子(n=16),那么推算整个西瓜中大约应有64个瓜子(N=64)。
个人分类: 问题思考|349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说“污染不影响寿命”是骗人吗?
热度 3 张永忠 2013-7-13 11:35
农药应用了好多年,害虫并未见明显减少。结论:农药不会杀死害虫。 抗生素应用了好多年,细菌并未明显减少。结论:抗生素不会杀死细菌。 苍蝇的幼虫在粪便里生存,没有明显影响其健康。结论:生物都可以生存在粪便里。 空气、水土、食物已经污染到如此程度,社会上仍有百岁老人存在。结论:污染不影响寿命!
个人分类: 问题思考|3103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养生应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张永忠 2013-6-13 12:06
不管是过去的“博物学”、“生物学”,还是现在的“生命科学”,其根本宗旨不过是“探索生物(生命)奥秘,为人类服务”。在应用或为应用而奠定理论基础方面主要是为粮、蔬、果,肉、蛋、奶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以及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 但是,到目前为止,生命科学一直不够重视对养生的研究与实践 ...
个人分类: 问题思考|32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生命科学猜想 (9)植物或许给衰老研究带来某些启示
热度 3 张永忠 2013-5-15 12:05
长生不老是历年历代许许多多人的梦想。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衰老研究也不断取得新成就。目前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知识和理论学说。然而,自从上世纪二战结束和抗生素普遍使用将多数国家的人均寿命从三十几岁提高到七十岁左右之后,人类的寿命增长就再也不明显了。相继而来的则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年青 ...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新思考|4438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中医是否科学之我见
热度 7 张永忠 2013-3-19 17:33
我曾经从不懂中医,到热爱中医,实践中医养生,又到特别讨厌“中医理论”。 现在觉得,就中医整体来说,确实包含许多科学的元素。但是,它又不是一门科学。它完全没有把在多年实验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以及所发展的技术上升到科学理论层次。也就是没有把经验和技术科学化。它完全应用了一套哲学理论来归纳、解释实践 ...
个人分类: 问题思考|4117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7
生命科学猜想 (8) 线粒体控制真核生物的生命周期 (续1)
热度 2 张永忠 2013-3-19 12:03
近期研究表明,线粒是决定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键因素;线粒体是控制染色体上的端粒缩短的关键因素;在动物的卵子形成过程中,总有一部分细胞质或明显或不明显地独立出来,形成“生殖质”,在受精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专门分配到一小部分特定的细胞中去,获得这种“生殖质”的细胞即发育成为新个体中的原始生殖细胞。 ...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新思考|337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生命科学猜想 (8) 线粒体控制真核生物的生命周期
张永忠 2013-3-18 18:02
如果说线粒体控制真核生物的生命周期,那么原核生物的生命周期又由什么来控制呢。这可能是不少人会提出的一个疑问。既然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会有生命周期出现。我又凭什么说真核生物的生命周期主要由线粒体来控制呢? 先来从原核生物谈起:原核生物除了可从生活细胞转变为休眠孢子之外,全部生命过程中几 ...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新思考|38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医中药治病和抗衰老的机制之一,调节线粒体功能
热度 3 张永忠 2011-3-6 11:26
人体绝大多数细胞中都有数百至数千线粒体在执行产生ATP、调节多种代谢途径、干预细胞分化、调节管家基因之外的其他基因的表达、干预细胞癌变或其他病变、决定细胞生死命运等众多功能。线粒体中的一、两千种蛋白除了自身合成13个亚基之外都是由核基因编码合成的。许多中药,特别是补气的中药都会影响线 ...
个人分类: 中医学与现代科学|7044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