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用生物制造解决天然皮革产业发展问题
陈怡 2025-5-29 02:10
图片来自 璞然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生物制造被列为我国将培育的未来产业之首。中国的生物制造借助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引领着全球生物制造业升级。例如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菌菇,已成为可持续技术变革中重要的灵感源泉——基于低成本和性能优势的真菌菌丝体材料培育,有望破解天然 ...
9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卓越的创新也许大多是过于严苛考核的漏网之鱼”
热度 4 陈怡 2025-5-19 18:44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教育史上近400年 来的大挑战和大机遇,ChatGPT更为教育革新按下了“加速键”。近日,美国高中生基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利用AI挖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某项任务的2000亿条“沉睡数据”,从中发现150万个未知天体,并以独著身份在天文学顶 级期刊发表论文的新闻,又一次牵动了人们对于重新定 ...
4968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传递科学精神与艺术情怀,推动科艺融合事业发展
热度 2 陈怡 2025-5-13 01:21
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大会5月9日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陕西省科协副主席、陕西省科艺学会筹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向大会致贺词,语言表演艺术家乔榛致贺诗,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志强致辞并为学会顾问管晓宏院士和乔榛先生颁发聘书,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亚秋作 ...
5189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一位物理学家静水深流的诗情
热度 1 陈怡 2025-4-30 19:08
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 2 ”以简洁的形式揭示了质量与能量之间深刻而本质的联系,这种简洁性和深刻性被许多人视为美的体现。爱因斯坦相信“真正可贵的是直觉”“直接领悟的心是上天给我们的神圣礼物”,直觉赋予他的科学以一种诗意的审美风格,而在古老的中国,这种“心通万物”的明澈,也曾赋予许多并未接触 ...
131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经常阅读小说、诗歌能持续强化神经元连接”
热度 2 陈怡 2025-4-29 07:53
人的大脑从出生以后就是固定不变的吗?人在阅读的时候,大脑的哪些部位启动了怎样的活动,使阅读成为可能?孩子越早开始识字、阅读的时间越多越好吗?做什么样的事可以滋养大脑?……在近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的“自博十周年·悦读博物馆”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的“悦大咖”环节,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 ...
569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徐祖信院士呼吁高度重视河道底泥污染
热度 1 陈怡 2025-4-22 04:12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慕尼黑博览集团、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联 合主办, 以“‘美丽中国’目标十年展望——科技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 2025 中国环境技术大会4月20日在上海 举行。 城市水环境污染可归结至管道问题与河道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 ...
590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追踪FAM171A2,延缓帕金森病进程
热度 3 陈怡 2025-4-15 01:35
4 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当天下午,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馆主办,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支持的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23期暨“世界帕金森日”特别活动在浦东新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活动特邀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袁鹏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凯敏博士,带来主题为“追踪FAM171A2 ...
5161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农业合成生物学:不仅是基因密码的重构,更是对农业生产范式的重新定义
热度 4 陈怡 2025-4-1 02:21
图2、图3引自张磊教授的PPT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第367期东方科技论坛——“农业合成生物学赋能新质生产力研讨会”暨2025年度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系列讲 ...
5473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4
警惕迁徙野鸟成“病毒特快”,从源头前端阻断禽流感传播路径
陈怡 2025-3-20 10:26
2024 年 3 月,美国首次报告了奶牛感染H5N1 流感病毒2.3.4.4b分支B3.13基因型。此后,德克萨斯州报道了首例由牛源 H5N1病毒引起人类感染病例,引发了广泛关注。截至今年1月5日,美国已确认超过915例奶牛感染H5N1的病例和40例与奶牛H5N1相关的的新增人类病例。今年初,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卫生部报告首例患者因感染甲型H5N1 ...
119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城市呼唤“树艺师”
热度 4 陈怡 2025-3-13 09:34
绘图/刘毅 2024 年底,上海艺术家刘毅作了一幅画,画面上一棵梧桐树金黄的树冠整个被从树干上砍落在地,一位路人惆怅地从枝干光秃秃的树下走过……近年来,这样的场景不仅出现在画作中,也真实地发生在一些居民小区里——因为树木的枝叶遮挡了部分居民家的光线,一些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在进行修枝时,过犹不及 ...
1565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6-24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