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光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yj

博文

游清凉山记

已有 5225 次阅读 2016-5-11 14:05 |个人分类:足行天下|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清凉山

201626,腊月二十八。吃过早饭后,没大有事,抬头看到碧空如洗,心想不能辜负了这好天气,于是向父母打招呼说要去坡里转转。我真实想法就是去爬清凉山,以弥补20158月份错过的遗憾。

清凉山位于俺村以西2.5千米,东连西峪西山,山南山脚就是红岭,五文路翻越红岭,沿清凉山西南山脚蜿蜒而下,到郭庄西,向西北通文登。

清凉山海拔500米左右,山南坡比较平缓,与山脚的相对高度只有100米,也没啥树木,所以从南面看和一般的山差不多,并无特别之处。现在山南坡开石头都快开到山顶了,就像一块巨大的伤疤,更是没啥景色。但是,山的北面和西南面都较陡,与山脚的相对高度有200多米,树木较多,所以从这两面看去,还是比较高大,满山翠绿,景色不错。特别是从郭庄那边向东北看,清凉山高耸于山溜尽头,显得雄伟壮观。

清凉山这名字,我们当地都是这样叫的,而《青州市地名志》上称为青龙山,地图上有标注清凉山的,有标注青龙山的,也有同时标注,将清凉山标注在其东边相连的西峪西山的。《青州市地名志》说“因色青,且九个山头东西蜿蜒起伏,故名青龙山。”我觉得这个说法比较靠谱,其西面的山脚向西北延伸2500米,直到河庄南面,确实像一条青龙,清凉山正是龙头。也许是青龙山和清凉山读音相近,所以在口口相传中讹变为清凉山了。但也有可能是山高风大、树多清爽,一开始就叫清凉山的,后来有人观山形似龙而附会成青龙山了。不管是青龙山还是清凉山,都是比较大路的名字,全国各地重名的应该很多。在西南方与青州交界的博山源泉镇淄河东岸就有一座青龙山,直线距离只有35千米,网上来看比较有名,经常有驴友光顾。在青州市弥河镇也有一座清凉山,网上介绍的资料几乎都将这两座清凉山弄混了。

852分,出村西头,用手机向南拍翻峪。手机色彩还原太差劲,逆光下色调偏紫。

向西到李家崖处,已经很多年没上去过了,于是爬上去向北拍七岭山。

向南拍,近处就是李家崖顶,远处是翻峪、放咁岭、张家洼顶。

七岭山前坡下的沟。本想从这边下去的,一看土崖比较高,不太好下,又从南面原路返回到路上。

随路转到西面,向西远望,远处就是此行目标清凉山。

向西走,南面的土崖是长山头,南北两个分水岭的末端。

再向西,前方土崖是骆驼岭,为西峪和前堂两条小山沟集雨流水分水岭的末端。

从骆驼岭南面向西,是西峪。路边是一株高大的毛梾木,因为果实能榨油,所以原先有很多大树。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人们不再采摘果实榨油,大多数都被砍伐了。

852分,相机没电了,只能用手机拍了。尽管手机与相机比相差不少,总算聊胜于无吧。

路南已经的两座石灰窑。

在这儿土中有很多太湖石,呈一条带状分布,这是有人开荒露出的局部,原先就有人挖出很多卖了。

向西看清凉山和西峪西山。

上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解放军修的环山路,路边的石灰岩。

向东望,环山路还保养得不错,远处是二龙山。

916分,经过对相机电池贴身增温,又勉强能开机了。

一株高大的柿子树,有十多米高。

继续向前,向北拍榆树山。

走到西峪尽头,开始向上爬山。

山坡上,去年8月份在这儿拍的长冬草已经结果了,由于开山磨石子扬尘,所有草木都覆盖一层石粉。

925分,爬到开山的地方,相机又没电了,接下来就全靠手机了。向东拍,近处是七岭山、俺村北山,远处是大龙山、二龙山。

西北方,山已被开去了一半。

来到跟前,那三个人见我拍照,警惕地对我进行了盘问。

在向东拍,可以看出高度上升了。

接受去年8月份的教训,不能沿着采石场南向西,那样是上不去清凉山的,必须爬到西峪西山顶,从山顶沿山脊向西到清凉山。

沿着开山形成的悬崖东边向上爬,山坡比较陡,石头也很不稳定,需十分小心。

933分,爬过碎石坡,向东望,明显又高了不少。

942分,爬到山顶最高处,极目四望,天宇澄碧,空气能见度差不多有20千米,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这是俺村四周地方的制高点,是整个北阳河流域的最高处,也是北阳河的发源地,源头就是位于山南坡柳树湾的泉眼,可惜已被开山开没了。

这是从西到北四张照片合成的全景。

这是从北到东南四张照片合成的全景。

这是从东南到西南四张照片合成的全景。

东面,青山重重。

北面,雀山山顶西面悬崖如墙,并一直延伸到雀山北面,这就是所谓的岱崮地貌,其实就是桌形山或方山地貌。

947分,顺着山脊向西南下到山鞍部,在采石场悬崖边上向东北看西峪西山顶。

西南方的清凉山。

西北方的刁庄、河庄。

北面。

西峪西山。

东面。

继续向西南,开始爬坡,清凉山后坡是一道悬崖。

向北看刁庄。

957分,到达接近山顶处,坍塌的围墙。听老人们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有一股土匪盘踞在山顶,匪首是蔡建亭,称为蔡营长。土匪凭借北面和西面的悬崖建立山寨,在东面和南面修建了围墙,并强迫附近村庄老百姓每家每户交酸枣棘棵,在围墙前又增加了一道一米多厚的荆棘防线。大约在1947年冬或1948年春,解放军攻打清凉山的土匪,一把火就将围墙前的荆棘防线烧掉了,很轻松地攻占了山头。匪首蔡建亭趁着夜色,让卫兵用绳子把他从后山悬崖放下去逃走了。解放后蔡建亭被抓住,在淄河滩召开了公审大会,然后就地枪决。从网上查到的一点儿资料看,蔡建亭抗日战争刚开始时似乎是抗日游击队,后来投靠了日寇。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收编,成为国民党益都县自卫第二大队队长,负责驻防益都县西部山区,大肆捕杀共产党人,曾制造了活埋九人的“南仇惨案”。

向东回望西峪西山,整个山南坡几乎都被开去了。

围墙向西延伸,围墙里是类似梯田的平地,长满了荒草。我没有随着围墙走,而是继续沿山脊登向最高处。

10点整,在山脊南侧有一通圆头石碑,正文在其南面。

石碑上部线雕云纹、莲花,莲花上部竖排刻有“玉皇大帝三圣神母行宫”,莲花左右横排刻有“创修庙记”。

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碑文已漫漶不清,更有不少人为破坏的痕迹,造成很多地方无法辨认。可以看到,石碑下部大约残缺了10~20cm

通过仔细辨认,碑文为:古青州郡西去三十余里有山名曰清凉,龙山东峙,横岭西距,齐公堂在其北,(此处残缺四字,本人试填“张家顶面”“洋河源出”)其南。山水形胜,盖自开关来钟于此矣,况又为洋河之源头乎?其灵其秀,匪□不……刁(此字本人推测填加)、郭、和三庄人等,观此景气,咸曰:此山之巍峨,犹泰山之高大也;此山之崎岖,……。后面碑文因涉及神灵,大概是破四旧时期被人为毁坏,已不可卒读,大概意思是这三庄人觉得应该在山上建庙,祈求玉皇大帝和三圣神母保佑风调雨顺,也让善男信女有个进香祈福的地方。再后面的内容能够辨认的有“玉皇宝殿不事梁栋,总以石檩”,“起工于万历二十年正月十五日,遏工于三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落款日期是“万历三十一年季春”。还好,我关心的地名、建筑、时间等内容基本完全。

从碑文记载来看,至少从明代开始此山就叫清凉山,《青州市地名志》上说《创修庙记》碑载称“清凉龙山”,其实是断句错误,因为我当时一开始也是这样读的,后来才发现这样读不通。神庙从1592年开始修建,用了十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至1603425日才完工,中间应该是断断续续进行的。石碑立于1603年,至此已经历513个年头了。

在石碑的西面有一个直径约50cm的石臼,是用来盛水的还是舂米的?

再向上不远又有两个差不多的石臼。

附近还有一个被冰填满的小石窝,这是旗杆窝?

再向上不远就到了山顶,一栋石头建筑坐北朝南,拱形门窗,这应该就是《创修庙记》中说的玉皇宝殿了。门正上方屋檐处缺少了一块长方形,据说是镶嵌一块刻有“无限清凉”的石块,前几年被人偷走了。

石房子下面平整处有人用石块垒成石台、石凳,吃饭、打扑克挺合适的。

正面看石房子,门口似乎是一株山榆。

来到门口向里看,面积不大,也就十个平方的样子,靠东墙还支着床板,墙上挂着一件破衣服。

屋顶用石条发券,这就是石碑所记的“不事梁栋,总以石檩”。其实在过去青州周围有很多石头建的神庙,都是这种发券起顶,被称为无梁殿。

在石房子西面山顶最高处还有一处坍塌的石房子,这又是什么庙?

1019分,从山顶最高处下到西南悬崖边,西南方,远山层层。

郭庄五庄。

西面山脚向西北延伸,犹如龙身。

低头向悬崖下看,山坡很陡,有些眼晕。

南面,由于采石将山南坡挖空,边缘的石块已形成裂缝,似乎随时都可能塌下去。

向东看,整个清凉山南坡、西峪西山南坡都被挖掉了。

南面的采石坑有人垫上土作为耕地了。

远处,拉石头车走的路伸向南红岭。

东南方,贾庄北山西部已被开去一大块。可以看到俺村北山,南面一列山从西到东是张家洼顶、俺村南山、二龙山、大龙山。

向东看,清凉山前坡,近山顶处也有一道不高的悬崖。当时没注意,看照片才发现左上角有一座石头房子的一角。网上查了一下,原来是观音庙。《青州市地名志》上说“有东向无梁石门两座,门下有台阶通山下,门里左右有南北通道。近山门处存残碑数块。石门北有观音庙。”这一度使我很困惑,直到从网上搜到一篇2010年春节爬清凉山的博客,借助上面模模糊糊的照片,我才终于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原来是《青州市地名志》调向了,应该是石门向南通山下,门里是东西通道,观音庙在石门东。刚才在山顶时由于树木遮挡,所以也没看到这观音庙。

网上模模糊糊的清凉山前坡照片。

其实,在谷歌地球上,这个观音庙清晰可见。

我又翻了一下去年8月份在清凉山下和南红岭处拍的照片,山上的观音庙也看得比较清。

回过身来,又向西北方拍了一张。

1023分,从山顶最高处西侧的柏树林向北行,正处在风口处,山风很大。

向南回望。

1025分,绕到山顶最高处北面,又爬到最高处,发现坍塌石房子前也有一个石臼,里面满是冰。

再向东行,向西看倒塌的石房子。

1026分,爬到玉皇殿后面的石头上,这才是山顶的极顶处。

向东北看雀山。

1029分,向北绕到山顶下,向东北看雀山。

沿山脊继续向西北,1032分,来到向西北延伸的一处平台,向北看。

主峰已在东南。

继续沿山脊下行,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准备向回返。

一处小悬崖。

1037分,向北拍一张照片。

1039分,回到山东坡围墙处。

从围墙处下来走一段,山阴有一条向西的小路,于是准备走一下。

向南看山顶,有两层悬崖。整个清凉山顶并不大,东西最长不过180米,南北最宽处不到100米,山顶总面积不过9000平方米。我心里盘算,这能住多少土匪呢?怎么解决吃喝?据说山阴悬崖下有泉眼,就算有水,粮食和烧柴呢?看来平常还得靠山下供应。

向西,小路的下方也是悬崖。

小路背阴处还有未化的雪。

走了一段,前方的路也不太好走,还是准备回吧。向北拍。

东面,西峪西山西坡的悬崖上似乎有洞穴。

仍有积雪的小路。

西峪西山西坡的悬崖。

向西看,清凉山阴有严荣洞,不知是否这个小山洞?

向北看刁庄,上坡上层层梯田,山下方方田块,在山区这已经算是平整的地方了。

向南看小路边的山坡,枯草满坡。

到山脊,再向东,1102分回到西峪西山顶,从北到东南三张照片合成的全景。

我准备走后沟路线回家,于是沿山脊向北。

山坡上大多是芒草,中间还有不少干枯的丝毛飞廉

路边的侧柏树间居然扯着一条经幡,应该是驴友做的标记。

1106分,向南回望西峪西山顶。

路边的大石块,中间圆形部分与边上部分质地有差异。

1110分,达到雀山顶南部山鞍,看东南。

向西北眺望刁庄、河庄。

向北看雀山顶西面的悬崖。

向东南沿着不太明显的小路开始下山。1113分,向西南看西峪西山。

向南看西峪尽头。

1117分,下到半山腰,向北回望雀山南部山顶。

向东北看前堂。

东面是七岭山。

东南方是榆树山。

继续向下走,一片密密的芒草,穗部被人割了去,应该是做笤帚了。

一株卵叶鼠李。

继续向下,快到榆树山鞍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解放军修建的蓄水池,还完好无损。

向南看,两张照片合成的。

1124分,下到榆树山鞍,清凉阁,建于2003年。

登上清凉阁,虽有些破败,但里面还有神像。向北看。

从阁上下来,沿路北走,龙泉山庄人去屋空,唯有翠竹青青。

从龙泉山庄向南,进入榆树山后坡下的路,地里栽了一些小核桃树。

东面的七岭山。

杠柳羊角形的蓇葖果已经开裂,种子上的冠毛像挂到枝条上的棉絮。

榆树山根下是破碎的泥灰岩,我们当地叫“黄薄板”。

向西北看西荒。

1138分,进入后沟中,土崖顶灌木上的葛藤匍匐而下。

沿路向前,来到前堂汇水沟交汇处,又打开相机试了下。这是北面前堂汇水来处。

西面的榆树山。

西荒和前堂汇水沟交汇处。


西荒汇水来处。

两股汇水合并后向东南。

沿着沟西边的路前行,1145分,向南看后沟。

路边土壁上有很多小孔,我怀疑是鸟儿啄食其中的无机盐造成的,因为这是生土,土层上面胶结的碎石像屋檐一样探出,防止了淋溶。

继续向前,路随沟向东南,前方相连的两个土堆就是骆驼岭。

两张照片合成。

1154分,向西看清凉山和西峪西山。

然后顺路走回家,还不到1210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7219-976491.html

上一篇:2016年2月6日家乡日出记录
下一篇:2016年2月7日家乡日出记录
收藏 IP: 112.253.1.*| 热度|

3 周健 武夷山 姚卫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