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英语母语者讲座,说,英语国家(比如英美加)讲话,另外的1.5亿人听不懂;1.5亿人讲话,我们听不懂。3000词汇量,涵盖和表达80%以上的日常内容,大多是习惯使然。另外的1.5亿人,学课本,听老师讲课,却不习惯。
学了10年英语,看不懂一篇并不生涩的散文或小说,很正常。这10年,怎么教的,怎么学的,都知道。
像数理化一样学。学会一个公式,换成各种数字,演化出1000道题,反复巩固,熟练,考高分。英语也是,学一个句子,把不同的句子成分换成各种器皿或人名或时间地点,反复地练,考试范围不超过这个。然后各种考试,高分。
汉语和英语一样,都是语言。语文不也是这么学的吗?不也是拼音、写字、语法、句法、造句、阅读理解?
然而,我们是泡在汉语里的营养汤里,多少营养元素,说不清,还加了五千年的佐料。如果,除了课堂教学,别说不要日常生活,就只封闭书籍、广播、电视等一切文化活动,能学好语文?
英语不是母语,没这个环境,老师还能怎么教呢?学不好,不能怪哪个老师,哪个学校,全世界作为外语学英语的,是不是都这么学?在中国,甚至连某些领域的研究生都有全国性的培养方案,中小学就更不用说了,既然有个条条框框,哪个老师敢跳出圈圈冒险?
依现在的技术,创造一定的环境完全没问题。面向不同水平的各种材料,应有尽有。找一点孩子们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外(而不是继续抄写背诵课本),没困难--不用老师复印,一个网址足矣。
无疑,只在课本里,全班大多数90分以上,只等于背了几个数理化公式,虚度了孩子们的潜力;几乎,与语言无关。10年后,说,我会英语,等于掌握了一门技术:单词数千,语法句法我都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