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华语研究与国际教育书系》)
作者:伍依兰 著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4
ISBN:978-7-5100-9506-1
定价:54.00元
作者简介:
伍依兰,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2009-2011年,赴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教学、访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参与华中师范大学“211”工程重大项目1项。出版著作3部(含合著),参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
汉语本体研究,强调多层级多维度研究。通过对俗语的用字调查,提出常用字的选字意见。全面考察《现代汉语词典》,定量分析兼类词的类型与优先序列。词语和句式的用法,强调入句观察,并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等角度考察。句联的研究,重视句联关系、句类、句型、句序、层构、焦点与认知等的综合研究。释义研究,通过释义词语和释义句式的研究,探究释义语域的语言特点。
本书重视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包括二语习得的个案研究,高级阶段视听说教法研究,倡导多元文化教育观下的国际华语课程建设,在国际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上强调贴近语言实践与提高综合素质相结合。
目 录:
第1章 俗语用字调查 001
1.1 俗语语长 001
1.2 俗语字频 002
1.3 与两个字表的比较 003
1.4 对《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调整建议 006
1.5 小 结 007
第2章 兼类词系统分析 008
2.1 兼类类型 008
2.2 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兼类比较 012
2.3 小 结 024
第3章 词语入句辨察 025
3.1 副词“白白” 025
3.2 说“是否是” 026
3.3 说“有X于” 028
3.4 能问“多小”吗 031
3.5 小 结 035
第4章 谓宾动词带谓宾的认知解释 036
4.1 谓宾动词和距离象似性 036
4.2 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语义距离 037
4.3 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句法距离 039
4.4 小 结 039
第5章 汉英复句关系标记对比 041
5.1 汉语复句关系标记 041
5.2 英语复句关系标记 044
5.3 小 结 047
第6章 句序研究说略 049
6.1 语序与句序 049
6.2 句序与关系词语 050
6.3 句序与特定结构分句 052
6.4 小 结 054
第7章 “祈使+陈述”型因果复句 055
7.1 语气组合 055
7.2 因和果的配置 056
7.3 关联手段 059
7.4 与相关句式的比较 061
7.5 小 结 062
第8章 并列类句联的句类配置 064
8.1 并列关系的句类配置 064
8.2 解注关系的句类配置 079
8.3 选择关系的句类配置 103
8.4 递进关系的句类配置 107
8.5 连贯关系的句类配置 115
8.6 小 结 129
第9章 因果类句联的句类配置 130
9.1 说明因果关系的句类配置 130
9.2 推断性因果关系的句类配置 152
9.3 假设关系的句类配置 158
9.4 条件关系的句类配置 167
9.5 目的关系的句类配置 172
9.6 小 结 176
第10章 转折类句联的句类配置 178
10.1 转折关系的句类配置 178
10.2 让步关系的句类配置 189
10.3 假转关系的句类配置 202
10.4 小 结 207
第11章 “否则”的隐省规律 208
11.1 条件式中的“否则”隐省 208
11.2 祈使式中的“否则”隐省 210
11.3 “否则”隐省的潜势条件 211
11.4 小 结 212
第12章 “否则”的焦点投射功能 213
12.1 “因为p,|否则q”与“否则”焦点投射 213
12.2 “因为(p,否则q)”与“否则”焦点投射 216
12.3 小 结 220
第13章 释义基元词“指”类释义法 222
13.1 “指”的释义标元 222
13.2 “指”的释义标组 229
13.3 小 结 236
第14章 释义句式“因……而……” 237
14.1 释命名理据 237
14.2 释分类 239
14.3 释因果结构义 239
14.4 释词为因 241
14.5 释词为果 241
14.6 释词的蕴含因果 243
14.7 其他用法 243
第15章 “见”作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246
15.1 为何产生误差 246
15.2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解释“见” 247
15.3 小 结 249
第16章 高级阶段对外汉语视听说课教法初探 250
16.1 高级视听说课研究的必要性 250
16.2 视听说课的课堂设计 251
16.3 突出视听说课的文化性 254
16.4 小 结 255
第17章 多元文化教育观下的新加坡留学生短期华语课程建设 256
——以华中师范大学—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浸儒”班为例 256
17.1 对新加坡华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256
17.2 华师—义安“浸儒”课程要求和教学内容 257
17.3 华师—义安“浸儒”课程的教学策略 260
17.4 华师—义安“浸儒”课程的教学反馈 261
17.5 小 结 261
第18章 贴合语言实践 提高综合素质 262
——留学生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研究 262
18.1 毕业论文的选题问题 263
18.2 毕业论文选题问题的原因 265
18.3 毕业论文的选题对策 266
18.4 小 结 268
参考文献 269
后 记 27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