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本科生疯教师指导本科学生的一些沮丧和碎碎念。 精选

已有 7396 次阅读 2015-1-26 20:36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一

  本科生做研究,不像博士那样有经过狭窄但严苛的传统训练,很难朝着一个小领域一路精深到底,一般只能走多学科综合的道路,指望依靠天份把多个学科融合,找出致命的大空子去钻研。

      咱不说本科生混的,就说专门想研究的。

   天份不够的就成了谁见谁躲的人,天天“我能从哲学上干掉相对论”、“我能水变油”什么的。要他拿出成果比一比又没有,吃饭都难。

   天份一般的就成了技术骨干,在岗位中摸索出一套牛B的技术,别人读谱图就没我准;别人切割岩片就没我好,别人看到坏机器就晕,俺一砸吧就知道坏在哪里。这个吃饭容易。

   天份好的就可能找到致命的大空子,不断钻研出东西,悲哀的就是离学术界越来越远,小同行越来越少,无他,学术界主流毕竟是博士们,精钻一个点的,几乎无法接受拼系统性的。这个不愁吃饭(没上大规模的工厂几乎只看系统性,不喜欢精钻一个点的)但前景会怎样难说。

   天份超常的就成了爱因斯坦、特斯拉他们。具体咋样咱不懂,咱没那天份。

 

                                                               二

   既然和博士们拼精致那是找死,只能从灵性和系统性去和他们较量才能抢工作,OK,就这么干。

   今天课程和期末考全结束了,开始指导大三学生学年论文写作:两类淀粉基改性液体农膜的小型实验,先前根据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地表生物量、材料降解速度、材料机械强度等做了一些实验,然后学生不会分析数据了。

   传统教法就是:对两类液体农膜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是如何提高特定一两个性能,相应该从配方上啊、材料衍生物上啊去改进、更详细的高贵仪器表征啊去做,争取毕业前把CN到核心级别论文初稿整理出来。

   但这种方法我总发现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后就全部丢弃了,无他,“无聊”——早期学生说的。

   我习惯用变态教法就是:针对这两类农膜,首先你分析一下哪种农膜适应与那种地理气候环境?原因在哪里,请注重从水、热、气三个关键因子出发?查一下相应的植物生长期各阶段情况,哪种农膜适用于什么用途(如林用、农用、牧用),相应对植物、微生物可能存在什么影响;液体农膜的施工对土壤、地貌、降雨会什么影响?突发性事件会对之什么影响?与传统塑料农膜各项对比?费效比?

然后你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材料学角度进行分析,如何改进这些材料?从基体,从填充物复合,从施工工艺上?OK,拿来了我在详细点评,整理成结论,也投核心去,第一作者是你们的。

   于是,重点生似懂非懂,一般生愁眉苦脸,大家开始没命查资料、问老乡和借其他院系的课本去了,不少一般生就逃跑了自我放逐了——老师要求太过份了,论文都没得抄啥都得自己读和想,还很难拿到高分——其他化学老师评分的啊,俺是唯一不能上答辩评分组的。

   什么教法对?这是个大问题。。。。。。教师们绝大多数认为我是错的。我则坚持说我这才是在给学生打基础,大学是来学思想不是来学套路的。

   

                                                            三

   毕业后的学生遇到了不少,大部分都转行了,尽管稀饭学院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转行率同样高达90%以上,毕竟闽南三角洲不缺工作但技术一般的不好混。几个徒弟级的轻松靠着技术的系统性和灵性直接PK掉了名牌大学乃至海龟硕士群上高位去了,重点生比别人 明显好,一般生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还有不如传统教法出来的,总体要说比传统教学的成功率高很多。但,感觉很失落,我的教法还是没法保护好学生的职业生涯,也是走上了另一条拔高之路,且还是不如人家搞技工教育的工厂老师傅——被工人老师傅笑话过,人家那成才率,杠杠的~

地方本科教学该怎么办?毕竟众学生的天份就是二本水平,不走拔高之路怎么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61693-862981.html

上一篇:那个啥啥计算得奖,会不会和军方应用有关?
下一篇:徒弟小呆可教也,欣慰之
收藏 IP: 36.251.132.*| 热度|

29 刘立 李永丹 徐晓 蔡庆华 于仲波 戎可 王安良 张忆文 科学出版社 黄永义 李宇斌 孙学军 张伟 王海辉 汪晓军 彭真明 张彬 邱嘉文 李东风 wangqinling xqhuang jlx1969 biofans shenlu zjzhaokeqin ybyb3929 aliala czw1016060113 cyllc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