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关于胡焕庸线研究的七篇文章及关于胡焕庸线的“破线”问题

已有 8118 次阅读 2014-12-14 07:45 |个人分类:为科学而科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胡焕庸线


因为上传困难等原因,最后决定删除昨天的

一文。它是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庆会议的讲演稿。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在全球变化推动下,胡焕庸线以西的水资源条件可能会所改善,但是真正打破中国这个道理格局需要:1.推进产业信息化,2.不推行中心-腹地的空间模式,发展枢纽-网络结构空间模式,即在局部水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发展专业化枢纽城市,这些城市控制为中等规模。部分同志下载了《胡焕庸线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ppt,请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上传可能不全,请谨慎。这里提供七篇基础性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生态环境过渡的一个重要地带.pdf

此文论述 胡焕庸线的生态基础

中国大陆-出版定稿.pdf

此文从进化经济学的角度讨论胡焕庸线的形成与演变

2000年来中国人口地理演变的Agent模拟分析.pdf

此文重现了胡焕庸线的历史过程

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pdf

此文讨论了胡焕庸线可能有地球物理背景,同时指出历史时期曾经的“破胡线”现象

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pdf

如题


技术扩散和资本流动作用下中国区域空间结构演化.pdf

中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化.pdf

讨论“破胡线”的经济可能性


本来还有一篇《历史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可惜传不过去。英文的一些文章, 也放弃了。谢谢。

这里的文章,如观点与哪位的重大观点不尽一致,请海涵。百家争鸣而已。欢迎讨论科学论文,不打横炮。

胡焕庸线与中国城市化0.ppsx

这是王铮在社科城环所讲演的核心稿。我等认为全球变化带来 水资源条件变化可能“破胡线”,孙翊、徐程瑾和王铮模拟的结果,在优化结构下,可能把西域人口增加到占全国9%左右,GDP也有相应 ,这或许是一种“破胡线”。事实上,胡焕庸线的基本锁定仍然存在,所谓破胡线是一种适应人地关系变化的“突破”。这种自然带来的突破,需要空间经济组织的调整。如果继续沿用“中心腹地”组织模式,胡焕庸线打不破。


这是一个关于空间组织基础理论观点,它是流行多年并且取得成功的“点轴理论”的一个发展。

枢纽-网络结构:区域发展的新组织模式 (1) (1).pdf


由于发生了删除,我谨向所有推荐者、评论者道歉。同时我向尚未发相应文章而我在上PPT就用了他们图件的课题组成员致歉,这里还用了乐群完成的未来降水模拟,尚未发表,可是不引用就说不清了,请鉴谅。PPT中,QQ分布图、耕地分布图来自网络,原文未注明作者,请慎重引用,尊重原作者知识产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11-850852.html

上一篇:人民大学专家: 我不喜欢死!
下一篇:什么叫气候变化经济学
收藏 IP: 210.73.4.*| 热度|

13 吕喆 蒋大和 陈楷翰 王帅 赵建民 檀成龙 刘立 贾绍凤 杨正瓴 赵斌 魏剑宏 高建国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