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sm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isman

博文

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李四光(4)

已有 3424 次阅读 2014-1-14 11:0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运动, 李四光, 地壳, 构造, 附件

 

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

 

附件:翻录说明

 

   1. 起因

前不久本人从网上下载了《地质力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99年版,因为是图片版,阅读还可以,引用就很不方便,便自己动手翻录一个文字版,并奉献给各位爱好者。

 

2. 翻录原则

翻录当然要尊重原著,但做了如下几点改动:

A 去掉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常用的一些政治术语,也减弱了一些对其它学派的批判用语。

B 调整了较多的标点符号。常见的地质专著多喜欢用多主语的句子,不太符合文法的。

C 改动了少量的错别字。

 

3. 翻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为了保证尊重原著,翻录中必须逐字、逐句、逐个标点符号地反复阅读、修订,可以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对学习很有益处。这是其一。

其二,将翻录稿公诸于众,方便喜欢的人们学习,对社会有益。博文标题上特意贴了标签,欢迎喜欢的同道们关注。

 

4. 对于原著的几点甄别

对于原著如何理解,仙人们自然各有妙处。这里就翻录者的理解说几句。

A 原著对大陆的地壳构造归纳的很具体,但对大洋部分略显薄弱。这是历史条件的限制。我见过地矿所情报组1974年写的《海底地貌概述》(地质矿产研究.1974年第一期 总第一期,内部刊物),其地壳构造方面的内容显得丰富多了,而且与当今对大洋构造的描述基本保持一致。但也各有长短。地矿所情报组侧重于对现象的描述,而李四光则侧重于对现象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的解释,都是值得学习的。

B美国的ANSS地震目录或者其它多种版本的仪器记录地震目录只在1963年以后才陆续出现,而且当时没有网络,不像现在传播得快。原著发表在1972年以前,因而对全球地震深度分布的了解是很局限的。作者根据全球地震活动的深度分布研究提出了一个“地震柱”的概念,与原著对地震活动的了解就大相径庭了。当然,也有人(比如国内某刊物未署名审稿人)对本人的地震柱概念提出质疑,认为是“推测和假定”。其实不是这样的。地震柱的图像是按照ANSS地震目录所给出的全球地震三维坐标“3D打印”出来的,任何人都可以重复制作。而且,50年来的资料显示,全球地震柱的图像是基本稳定的。地震柱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它有可能成为地震预报的“马前卒”,而不像某些万能的地震解说,似乎永远只能是“马后炮”。

C 全球GPS地面观测网络的资料还是近来十多年的事,原著对于全球构造的理解侧重于地球自转的影响,而无法将GPS的观测结果加以综合考虑。

本段是应老虎兄弟(zdlh)的要求写的。这只是一个学习过程,恐让同道们笑话了。不当之处,请同道们多多斧正。

 

5. 题外话

本次的翻录赶在1月8日完成,是为了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翻录目录:

《地壳的概念》  原著:李四光《天文地质 古生物》1972年科学出版社,p.71-80

《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  原著:李四光《天文 地质 古生物》1972年科学出版社,p.83-115

 

翻录者:     陈立军        2014.1.8

联系方式:   QQ 775844819

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seisman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2558-758980.html

上一篇: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李四光(2)
下一篇:全球3年度地震预测0419卡片的2年小结
收藏 IP: 175.8.167.*| 热度|

1 zdl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