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生存下去,人们不得不进行劳动,生成出那些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加工品来。随着加工品的种类不断增长,终于突破单个实体(比如家庭)的生产能力阈值,于是不得不出现了分工。得益于分工,每个行业不断专业化的结果是加工品极大的丰富起来,富余加工品被拿到市场上与其它富余加工品进行交换,这种物物交换是“一一映射”的关系。通过使用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作为中间变量,将“物物交换的一一映射”变成了“物,等价物,物”的“多对多映射”,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富余加工品之间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交换。
伴随等价物而来的是“买”和“卖”的概念,有时候也会用“生产”作为卖的同义词(其实这是比较模棱两可),但是用“消费”作为买的同义词好像比较贴切。
在自然环境下,加工品被制造出来,进入市场,接下来会发生两种情况,其一是被买走,其二是闲置到报废。当出现第二种情况时,制造实体就会控制加工品的制造数量,尽可能避免出现损失;当出现第一种情况时,制造实体常倾向于多制造一定比例的加工品,在避免供不应求的同时获取最大利益。这样观察下来,加工品总数就是以消费为自变量的函数,也就是实体不会制造超过消费能力很多的加工品,只会制造超过消费能力一定比例的加工品。
这些加工品是用来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如果它们可以被称之为财富的话,那么消费就决定了这种财富的下限,形象地说,消费就是这种财富的托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