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hidag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shidaguan

博文

“盘子不光”无疑是市场化不彻底的病痛

已有 2758 次阅读 2013-7-10 22:17 |个人分类:教育微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center

盘子不光无疑是市场化不彻底的病

调查显示,即便不少学生认同“光盘”理念,由于饭菜价格偏低、份量不合理、资助方式不科学等原因,部分高校食堂浪费食物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专家学者着力为此建言献策。(中国青年报7月8日)

作为高等教育的附属产物,食堂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和保障学生“研究大学问”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食堂也应该不断改进,以更好地服务广大同学。但是“光盘行动,如此好的高层倡导,从某种程度上却成了“镜花水月”,扼腕叹息之余,不难发现,如今的高校食堂,因为市场化不彻底在饮食质量上很难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高等教育长期遵循政府计划、政府举办、公共财政出资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虽然后面逐步扩大了普通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成立了一些民办高校,但是整体来看,一定程度的“计划性” 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属性。而高校食堂经过转型,虽有一定的市场化色彩,但其改革不彻底,仍然不是真正的市场化。高校食堂市场化不彻底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府对生产者的补贴限制了消费的自由。为了起到“稳定食堂物价”的效果,政府对学生生活方面采取临时补贴方法,其主要拨付机制是:政府拨款给学校,学校再补助到食堂这是典型的对生产者进行补贴,其好处是简单方便,同时也是对高校食堂某种程度的支持,食堂可以在价格较低情况下进行服务供应。但是这种方式没有补给学生,更没有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分层补贴”,而是“一碗水端平”。毫无疑问会限制学生的消费选择,校外食品价格略高,但是质量高;校内食物价格较低,但是质量一般学生是没有工资收入的群体,因节约和合理消费等原因,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家庭境况一般的同学,仍然会选择去学校食堂就餐。

二是经营机制带有垄断性。高校食堂都采用承包制经营方式,校方在校园内建食堂,然后承包给私人经营,通过收取房租、管理费盈利。由于高校自身的事业单位属性,其食堂的垄断性是显而易见的。哪些人能够拿到承办权,很容易造成“寻租”,那些与学校关系好的公司才有此类权利,无形中排挤掉了其他一些公司,进入并不容易;高校食堂的退出也不能那么随意,因为食堂数量少,每减少一个食堂一个铺位都会给师生带来不便

高校食堂市场化改革不彻底造成了高校食堂饭菜质量较差。缺少竞争,食堂懒得去改善菜汤的品种和质量,学生付出了价格不低的费用,却不得不天天面对同样的、味道不鲜美的伙食。虽然还有其他诸如学生口味偏好之类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这才是“光盘”行动难以深入开展的原因。

而如果高校食堂是彻底市场化的,学生享受较大的消费选择,同等价格下,选择去食堂还是校外就餐,较为自由;同时能够做到消费支出和消费享受同等,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花承受得起的金钱。

一些校外的大排档、小吃街,占地面积不大,价格合理,饭菜质量可口,这为高校食堂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借鉴;只要高校食堂多些努力和尝试,或许能在盈利和饭菜质量上求得平衡,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系个人“双百计划”之五。

详见个人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b2f7cc0101eo9t.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373-707019.html

上一篇:面对“各种围堵”,研究生自身应该有所作为
下一篇:“博士无用论”如何化解?
收藏 IP: 114.91.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