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我也喜欢等待
很小的时候,天天坐在爷爷奶奶家的门槛上,等待父母接;
回到父母身边后,晚上翻来覆去不睡,等待父母回家;
上学时,等待老师放假,等待老师划重点
谈婚论嫁时,不主动去搜寻,而是默默等待“爱情”突然降临
等待,有时候的确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这也越发加剧了“等待”...
其实,我也喜欢依靠
磕睡时,生病时,喜欢依靠在父母身边;
上学时,总是喜欢依靠老师传播知识,而不是自己发现知识;
工作后,有困难也喜欢找领导...
有问题需要解决时,也喜欢旁边有一个人可以依靠;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依靠别人得到的东西,并不能带来内心真正的快乐,
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懂得珍惜。
相反让我觉得“有压力”
在中国的传统里
父母是家里的权威
老师是学校的权威
领导是工作的权威
传统思想中,就假定了这些权威们理所当然知道我们需要什么
所以,不用我们提要求,该给的他们自己知道给,不该给的,提要求也没用
所以,久而久之,我们都成了“伸手派”。
直到后来,我发现
每当父母,老师,领导没有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时,我会很失望
会觉得父母“不爱我”,老师“不好”,领导“不公平”
情急之中,我会哭,甚至有时还会通过各种“逆反”的行为向他们呈现我的“不满”;
再到后来,我也成为了母亲、老师
我发现,其实在面对孩子,学生时,很多时候我是“无知”的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
我曾经很长时间地变得“不自信”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李姐姐...
她也仿佛跟我一样,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有了一样的思考
当“不自信”又“坦诚”的人遇到一起时,
问题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我们一起交流,一起出去闯荡,
期间,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来自心理的磨练
但因为坦诚,因为不想误人子弟,
所以,我们克服了各种障碍,走出校园
我们发现了很多跟我一样“不自信”但“坦诚”的“领导”
他们也不像我们想象地那样“精明能干”,“先知先觉”
回到校园,我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之后,我喜欢上了研究历史
研究企业发展历史
研究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奋斗史
才发现,其实优秀企业和发达国家同样经历过“不自信”、“无知”
只是不同的是,他们都比较坦诚,愿意为解决问题而付出。
久而久之,我发现了自己的改变
不再等靠要,不再愤青,不再郁闷
而是停止埋怨,微笑改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