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杂耍”回放: 说大学生“献血”

已有 2424 次阅读 2013-4-6 05:13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 献血

“杂耍”回放,之三。说大学生“献血”。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05/2013 10:07:42

可怜的“治理”学校的人们— —也谈谈新到里的“献血”

“乡下人”搞计划生育的方法,虽不“文明”,可也管用。“城里人”有文化、好管理,方法就高雅些。“城里人”只生一胎,为神州的腾飞作出了看不见的贡献。不知“平等论者”对这种城乡的逆差别有何见解。

“乡下人”搞计划生育的方法不“文明”,虽然也管用,但令“读书人”看不起。今天看到新到里的“献血”文章,好象 “读书人”扎堆儿的大学里,办事儿方法也没有比“乡下人”高明到哪里去。

献不献血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的说法。新到里的文章着眼于献血的“氛围”,这里就谈谈“献血”的“氛围”问题。气儿顺了,也不用讲什么大道理,让能大学生们“献血”。事情坏就坏在“治理”学校的人的办事能力上。他们连几罐血都不能让学生们“高高兴兴”地献出来,根本不具备创“一流”大学的人的基本能力。

读书人脸皮薄而想象力强。对付他们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办事儿的“透明性”。他们的血液是如何成为“制品”,“走”到医疗的现场的?医疗也不是慈善行为,利用血液制品的经济账又是如何结的等等,让他们知道了、理解了,上万人的一个大学里,每年搞几千升血也不是难事儿。

讲明白此事儿,大约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的血液构成和血液制品的工艺流程,血液制品的流通范围、使途和需求量,血液制品的“经济”账以及对献血者可能的“利益”。理论上讲,“治理”大学的人是清清白白的“第三者”,完全有能力把这些事儿对着学子们讲清楚。大学生们也有能力理解这类的说明。问题在于:那些“无本万利”的血液制品“商人”们,能否向志愿“献血”者交代清楚这些问题;“治理”学校的人有没有良心和良识,在接受献血“指标”时,代无数的献血者讲几句话。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400-677338.html

上一篇:“杂耍”回放: 非典和中医
下一篇:“杂耍”回放: 教师和养猪
收藏 IP: 218.22.35.*| 热度|

1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