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吉民中华医史研究》.虎门镇人民政府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书厚700多页,插图82幅,定价88.00元)
王吉民先生系广东东莞虎门镇人,生于基督教家庭,祖父和父亲均有著作传世。先生家族中有习法律、医学、教育、政治等,其中几位同辈在医学领域均有造诣。先生7岁赴港读书,在那里完成小学和中学,毕业于香港西医大学堂,熟悉多国语言,尤精通英语。此外,先生汉语功底深厚,虽然接受西学,但很好的汲取中华文化精华,志于中国医学史研究。先生经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一生奉献给中国医学史的研究,为我国医学史的发展做了很多奠基性的工作。
虎门镇政府主编的《王吉民中华医史研究》,达700多页,包括先生中英论文著述100多篇,文后附先生生前门生古旧好友研究和回忆先生的文章五篇。
浏览全书,感念不已,先生勤奋的工作,以及不计名利,只身系国家人民福祉的高尚人格,深深的打动着我。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曾经说过,大致意思是:伟大的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在他的伟大人格面前就不是第一的了。同样,你静下心来读,可以感受先生伟大的人格处处在字里行间洋溢着。
我们吃五谷杂粮之人,免不了要生病。生了病找谁呢?当然是郎中,医生。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国只有本土医学,即中医,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从神农尝百草,黄帝内经;到夏商周的医学,以及春秋有名的扁鹊;再到秦汉,唐宋,唐朝的孙思邈,宋朝的贾思勰;明清以来,中医发展很快,著名的是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清代以来,西医很快传入中国,中医受到极大的影响。民国新旧交替之际,有人主张医学革命,废除中医,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中医自有它的实用可取之处,可以改进,但不能废除。要不然,中国几千年的繁衍发展,就磨灭了中国医学的贡献。
社会动荡,民生艰难,国家摇摇之际,先生致力于中国医学史的研究,为总结和汲取优秀的传统医学做出了大贡献,不仅开办诊所,治病救人,还一心收集中国医史文献,探索中医学术。此外,先生与同道和仁人志士创办中华医史学会,以及中国医史博物馆,为传承我国医学做了默默无闻的工作,让世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医学的可取之处,并积极热心公益,为宣传和普及医学知识而工作着。
先生的工作和功绩是我的拙笔不能陈述的,唯感念先生仁心,以及高大的人格,心情激动。今天读到中国医学很好的入门教材,这本书是我这种从没有学习过医学的人都可以看懂的,而且跟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着。对于好的优秀的学术文献,又是跟人的日常紧密关联的中医。你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医学常识,而且可以时刻感受先生的伟大人格,如同循循善诱的老者在教诲自己的学生。读到一本好书给人的就是感念作者,让你时刻沐浴着他的伟大的人格,你在钦敬之时,还有一股力量,让你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其他的你顾不得了,读了好的书,你就抵挡住了诱惑。这本书无疑我认为是好书。
下面将东莞虎门镇人民政府编的《王吉民中华医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书厚700多页,插图80幅左右,定价88.00元)的介绍和目录节选如下,以供同道察赏。
一、前面插图说明
1.1937年他将自己收藏的中西医学书刊5000余册捐给中华医学会;
2.王吉民和伍连德因不满美国医学史家嘉立森在美国出版的《医学史》对中国医学的错误论断和肤浅认识,两人用10年时间,于1932年用英文撰写了《中国医史》,向世界各国介绍我国历代的医学成就;
3.从1959年起,王吉民先后为上海中医学院捐赠中外医史书籍杂志1000余本。
二、文章节选
1、第2页。中国历代医史发明绪言(节选)
近见美人有嘉立森着,著《世界医学史》一巨册,全书千余页,论沿革綦(qi,二声,极的意思)详,独论东医二三页,中医半页耳,且复言多疵谬。吾友伍连德见而致书诋之,答约:“中医或有所长,顾未见有以西文述之者。区区半页之资料,犹属外人之作,参考无从,遂难立说,简略而误,非余之咎。”
王吉民识于西湖芸心医舍
2、657页。中国医学成语录序言(节选)
培根曰:听一国之俚谚,可知该国人民之才识与精神。吾国成语最多,而关于医学者亦不鲜,惜散见典籍,不易寻求。是编分类收集,详其出处,以便阅者之采择。苟能熟察其语所出之时地,则于当时之思潮,与夫民性之趋向,更可深悉无遗。惟管见所及,错漏必多,邦人君子,幸匡正之。
民国十六年六月
东莞王吉民识于西湖芸心医舍
3、后记。陈梓英 二ΟΟ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王吉民中华医史研究》辑录了先生医史论文121篇,展示了先生丰硕的学术成果,为中华医史学术界提供了一份较为翔实丰富的资料。书中还收录先生门生故旧好友及学界人士撰写的研究、怀念他的文章5篇,追忆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我国医史研究事业,加深读者、研究者对先生的了解与认识。书中配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绘画82幅,尽求图文并茂,为读者提供舒心悦目的阅读享受。
三、目录(节选)
目录 | 题目 | 页码 |
中医学史 |
|
|
| 中国历代医学之发明 | 1-44页 |
| 中国医事年表 | 64-72 |
| 中国近代精神病学发展概况 | 122-130 |
| 中国新医事务纪始 | 130-138 |
| 中国痲疯之简史 | 143-148 |
| 中国旧有痲疯治疗方法 | 155-162 |
中外医史人物 |
|
|
| Chang Chung-king,the Hippocrates of China | 162-168 |
| Hua To | 168-173 |
| 中国最早之痲疯专家-孙思邈 | 173-178 |
| 李时珍先生年谱 | 183-193 |
| 傅青主父子书卷 | 193-195 |
医药史话 |
|
|
| 医药史话 | 211-217 |
| 孙中山先生求学和行医时期的史实 | 227-232 |
| 在华新医先进像传 | 232- |
| 雷梦慈博士传 | 241-245 |
| 耳力氏列传 | 253-257 |
| 医学史家斯格里西逝世 | 267-270 |
医学文献 |
|
|
| 中国医史文献索引 | 270-285 |
| 中国医史参考书目 | 290-305 |
| 西译中医典籍考(1) | 308-310 |
| 西译中医典籍考(2) | 310-315 |
| 英国博物院所收藏中文医书目录 | 315-324 |
| 《本草纲目》译本考证 | 324-332 |
| 李时珍文献参考资料汇目 | 332-341 |
| 英译《本草纲目》考 | 347-351 |
| 中国医药期刊目录 | 354-362 |
中西医交流 |
|
|
| 祖国医药文化流传海外考 | 372-406 |
| 吾国最早留学海外之二医师 | 406-410 |
| 关于金鸡纳传入我国的记载 | 418-425 |
| 伯驾利用医药侵华史实 | 428-435 |
医学与社会 |
|
|
| 吾人应有之体重 | 444-447 |
| 健康人应有的体重 | 447-450 |
| 中国婴孩体格之标准 | 450-456 |
| 公娼制度中之检验商榷 | 470-475 |
| 中国梅毒之起源 | 480-483 |
医话 |
|
|
| 服药常识 | 483-487 |
| 喉科秘方 | 487-489 |
| 中国麻醉药 | 492-494 |
| 霉菌素临床治验之检讨 | 500-509 |
| 霍乱症之静脉灌盐水法 | 509-516 |
| 音乐与健康 | 526-531 |
| 以膏药起弹之一场笔墨官司 | 531-536 |
| 中国医事艺术品集影 | 536-545 |
中华医学会与教会医事 |
|
|
| 医史委员会报告 | 545-547 |
| 筹设中国医史陈列馆刍议 | 547-549 |
| 会务报告 | 549-565 |
| 中华医师学会二年工作概况 | 565-570 |
| 中华医史学会报告 | 570-575 |
| 中华医学杂志二十五年来之演进 | 575-579 |
| 中华医史学会五年来之回顾 | 581-586 |
| 中华医学杂志三十周纪念感言 | 586-590 |
| 民国二十八年教会医事委员会报告 | 623-626 |
| 世界基督教大会医药组报告 | 626-633 |
医药文化 |
|
|
| 中国医学成语录 | 657-674 |
| 赠医匾额考 | 696-705 |
| 新医医德文献 | 705-708 |
书评及其他 |
|
|
| 蓝森著《外科上之人物及事件》 | 708-710 |
| 读香港政府《医学卫生报告》感言 | 710-713 |
| 评胡美著《勇敢的医生》 | 713-717 |
| 评中国医生之秘密 | 717-719 |
| 写在《阿维森纳纪念专号》之前 | 719-721 |
注:1.文中很多内容和思想来自《王吉民中华医史研究》
2.有兴趣者可参阅:
(1)秦逸人.铭记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3948-562336.html
(2)影响中国的东莞人:我国医学史研究开拓者王吉民.2013年10月17日,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
http://leaders.people.com.cn/n/2013/1017/c356819-23234039.html
(3) 蒋楠.以前瞻视野与辩证思维看中医——读《王吉民中华医史研究》随感.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6e5d90100zdra.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