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iyong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iyongzhang

博文

《霸王别姬》观后感

已有 3810 次阅读 2015-4-4 20:23 |个人分类:读书心得|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电影, 感想, 张国荣,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观后感

再一次观后,久久不能平静,嘴里一直哼着不成调的,也让我百唱不厌的调。这调都是悲调。张国荣在《霸王别姬》制作特辑里说他喜欢演悲剧。我也喜欢悲伤的调。大概不少人都喜欢。

为何有人喜欢悲伤的故事?说不清楚,然而据文学家做了分析,中外都一样,悲伤的故事成为经典,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有一大箩筐。举个我们熟悉的例子:古代诗歌。上学时候,我总纳闷,那些诗人为何总伤春悲秋啊。现在年龄大了,似乎能懂点。有什么比时间以及时间的力量更能引起人的悲伤啊。

这个片子激发了我了解京剧的冲动。只要戏台上唱戏,不管台下发生什么,都不用管。不管什么朝代,戏都让人百看不厌。戏曲难道仅仅是娱乐吗?还是蕴含着一般人生活的道理。一时候也说不清楚。可戏里的故事,演员的服装,演戏的时代背景,都含着学问。光演员的生活,那也是活生生的戏啊。

我们也总在演戏,戏散了,就家去了。来了客人,要招待;为准备婚宴这个大戏,多少人参与其中啊,不管穷富闲忙,总要去热闹,去捧场;不管是高兴,还是悲伤,不管是愿意还是被迫,锣鼓响了,就得演戏,连听戏的也像是在演戏。除非天黑,除非戏散了,才能家去,才能自由。比如,大约一个小时的读书节开幕式,领导讲了话,讲解员讲解,社团学生跟着看一圈,戏也就散了。今年的读书节开场白总算过去了。然后各有各忙。大概不止中国人,只要是人,都会演戏的。

您瞧,冬天的北京,杂耍卖艺,卖布唱戏,挑担卖干货,上集赶庙会,收破烂换洋火,还有卖冰糖葫芦和磨剪子走街串巷的吆喝。这里包含着多少世态炎凉,多少戏啊。可时间是主持人,让你上场就得上,你演完了,就不能留在舞台上。

血缘、姻缘,似乎都在这戏里,在锣声里,在语言中。不自觉的口传手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改进,就成了能登大雅之堂,庆典奔丧必备的乐曲,成了艺术,也成全了与艺术为伍的人。

无论是戏曲,歌唱,电影,都是艺术。张国荣在戏里面是戏痴,是为戏而生的。这是他的自由,他选择了这个行当,选择了虞姬这个从一而终的形象,这是他的自由。别人斗他,那是别人的自由。可是小豆子为虞姬这个角色进行的抗争,经历的不完满,是不是反映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在抗争着,也在妥协着,一会正常,一会被拖着走,随时也能迷失了自己。有时候孤单,有时候我们选择集体活动,有时候在集体中孤独着。然而,总有那么一刻,我们发现了自身。

剧中主演对艺术的执着,对自己生活的执着。是不是我们能够经常看见呢。总有人孤独的做着事情,别人冷眼旁观,各说各话。可是总有人安静的做着工。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他也答不上来。只有工作,工作的时候,心里才能安静。不管是什么原因,有了分配的工作,这工作还有点意义,能达到目标,就得安静的做下去。这样的人不少啊。

可是工作跟艺术有什么关系?从事艺术是一种工作,工作的人可以把工作做成艺术啊。两个都有。懂艺术的,会工作;会做工的,自然懂艺术。好像是这样的意思。

在艺术里,在工作上,做出了成绩,受人赞赏,于是产生了成就感,便更愿意投入时间去坚守。这是因为有了价值,有了地位。还因为,懂得了其中的一点奥秘。更进一步说,懂得了工作的秘密,进了艺术的门槛,获得了迈入艺术的大观园里畅游一番的机会。

以上说了一些跟影片好像不相干的话。下面要讲的是我对影片感兴趣的地方。第一,京腔韵味。我有幸在北京学习两年半,听当地人打招呼,聊天,带着京味。那还不够。这部影片里,集中在前半段,十足的京腔韵味,说话如唱戏,让我大饱耳福。这是我见的将北京白话融入电影戏中成功的一例。

喜福成科班师父对弟子的教育和责打,地痞流氓的无赖行为,小孩子的恐惧和顽皮,都是用这调子表现出来的。这腔调,含着滑稽调皮,表示讥讽嘲骂,有的活泼玩笑,有的奉承下流,有的高兴热烈,加上富于表现的动作和表情,说话的人简直在演戏啊。比如剧中的关师傅,比如那老板。正所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无论老少,男女,各有位置,各有秩序,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吧。白话的京腔就能传递这个意思。这是这部戏值得说道的地方,它关注和诠释着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

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仿佛就在那胡同里,叫骂声中,戏台上下,婴儿落地的啼哭中,在婚宴上,在酒席座中,在丧礼上。不管在哪,每个中国人骨子里多少都有点这种文化基因和精神品质。

除了京腔,我有感触的就是小豆子戒毒时候,在迷迷糊糊中喊的那声:“娘,我冷,我冷。娘,手都冻冰了……”。这既是每个人对母亲或者父亲的依恋,同时也是儿童时期刻下的阴影。在家庭里,社会上,学校里,单位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让人伤心的事情,时间久了,经历的多了,某方面就郁结成了阴影。

我是经历过的,现在的很多留在农村的孩子,幼儿园的孩子,我想也是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着。有的孩子比较幸运,家长不会太多强制和干涉,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支配和占有欲望。这样子女童年就快活些。但到了学校,孩子便失去了自由,勉不了受干涉。即使没有阴影,快活是不能完全的快活了。出了社会,本以为是自由的,可是有许多事情等着缠身了。小时候被别人干涉和管制,再不久就要干涉和管制别人,而且同时有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束缚。我认为,有束缚的地方,就产生阴影。

如何减少阴影,获得我们更多的自由呢?就是自己获得自由的同时,不去干涉别人的自由。别人怎么做,你总要听听的。不能拿职位,拿家长,拿老师和专家的身份去压人,去干涉别人的自由。工作差不多就行,何必斤斤计较,刻板呢。难道被工作夺去了自由,夺去了欢乐,才是各位期望的。我认为没有欢乐不是大家期望的。

我们之所以不自觉的干涉别人,让人产生阴影,失去自由。是因为我们没能独立,缺乏艺术的细胞,管不住自己的嘴。还有我们自以为是爱他,想占有他。你要是爱他,就让他自由吧。让他自己飞,体验吧。

想到小豆子童年的不幸,被师父打着学戏,伙伴的死让他受惊吓,还被母亲用剪刀割了手指。后来他也还是不幸,被红卫兵斗。然而这样的许多不幸中,他又因为演虞姬而成功,并为守护虞姬的角色,对京戏的热爱,选择无声息的走。他只给人留下活生生的形象和略带伤感的调子。

我们怀念他,是因为他不可替代,他给了我们感官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感受文艺的力量。他的声音唱出了我们无法表达的自我。他让我们看到顶峰,看到星月陨落,看到繁华富贵是美丽的,同时也是短暂的。星光太耀眼,荣誉隆升,美同时让人忧伤。他能让我们做梦……他的戏是无可替代的时代的见证,给我们欢愉。就为这,很多人无法忘记他。说实话,他,我关注的很少,但这一部,这一曲就足够。就够我理解他,怀念他了。他的戏里面仿佛,有你也有我。

参考文献:

1罗素《论幸福》

2钱穆《人生十论》

3林海音《城南旧事》

4影片《霸王别姬》

5歌曲《当爱已成往事》

6文章:站在时间的岸边,我看《霸王别姬》

7文章:《霸王别姬》剧作结构不完全解读

张奎勇

201541日夜写,2日夜定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05059-879852.html

上一篇:火烧云
下一篇:读“罗素:不幸福的原因之畏惧舆论”感想
收藏 IP: 58.40.126.*| 热度|

2 郭峰 葛素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