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L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OLONG 蒲公英的世界

博文

文化®姓什名谁?

已有 4491 次阅读 2013-2-10 08:50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摘要: 本博文明确提出中国人姓在名前而西方人姓在名后的排列方式不是我们常说的众所周知的一个简单的文化习惯问题,其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优越性的一个具体体现----二位系统命名法。炎黄子孙的祖先是先有了姓然后才有的名, 姓在前, 名在后, 顺理成章, 一个完整的二位系统命名法已经是长达数千年的约定俗成。而西方人最早只有名而无姓,姓的出现在历史上则是相当晚的事情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把名 (firstname/首先出现的名字) 置前, 而姓(last name)置后的根本原因, 同样遵循的是一个时间上的先后顺序问题, 从这一点来讲, 东西方文化并无差异。虽然广义上归结为文化习惯没有什么错, 但这不是严谨的科学思维,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 没有达到求精的程度。科学网的老前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张锁春老先生在<<推荐我和语言一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80-46143.html中提出了西方名前姓后是遵循了由小到大的原则, 我不以为然。人的姓名由来应该是尊重原创先后顺序的结果。

 

※此文挑战了那种人云亦云的已经普遍性接受的不精确的概念,表面上看是科学界人士跨入了文化界理解文化现象, 实际上是给文人学者提出了一个命题【我们需要的不是笼统的概念, 而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准确概念】。只有做到实质性的文理相通,我们的文化科学事业才会有真正的繁荣昌盛。

 

●一个人的姓名, 虽不说与生俱来, 但它确实是伴随着我们一生在社会中留下印迹最多的符号,不仅重要而且非常重要。

 

姓名有好之说, 也有不好之说。父母取名字, 总归会带些寓意在内, 我有一个表哥, 起居乡下, 只因我姑姑生他的时候,参加集体劳动来不及回家, 在牛栏内的一垛稻草堆里把他降生于世,就给他起了个大名叫牛郎。因同学都取笑他的大名而不敢去学校,我的牛郎哥后来没有念什么书。好歹他算是占了点牛的那份耐力,如今家业也算有成。又比如我自己的名字, ,立兄, 呵呵, 长子之说。

 

又如科学网活跃的林中祥老师, 家中排行第二, 祥字辈, 读起来亲切! 名字的笔画中间少, 两边相对多,给人稳当, 舒展又对称的美感, 好名字! 再如科学网里不太怎么遭大家待见的李连达院士, 这名字, 绝不可说不好。达者, 达官显贵,说明李老先生家也是望子成龙,连达, 接连不断地飞黄腾达, 下不得地, 一方人物!名字是好, 寓意也深, 但听起来确有点儿让人熬口,念上去有点下不来的感觉。而笔画则是给人两边少中间多的错觉, 对是对称,但让人感觉不舒展 如果换成李中达、李亦达、李永达, 恐怕就没有这感觉了, 绝好的名字! 恐怕李院士的博文也不会不开放评论功能 遥相呼应, 不妨看一下科学网里另外一位活跃的前辈程代展先生的名字。不过,话又说回来, 这样我们也就很可能无法看到饶教授和李院士之间学术上的较量了。李院士,家门同姓, 我等之前辈, 本人奉行尊老爱幼之道德传统,衷心祝愿李老先生身体健康, 谨祝您蛇年吉祥! 不要有那种骑在马上下不来的感觉, 学术之争, 不越雷池, 仅此而已。

 

您别说, 有的名字还真是取不得。比方说, 我姓马, 父母希望我长大后在社会上皮实精打点儿, 取名为皮精, 马皮精, 不好! 很不好的姓名!一生过来, 要是披上这么个姓名, 在人面前不会落个好脸色, 谈何成事? 又如,我姓真, 父母穷怕了, 希望我长大后入商贾之流,发财致富。给我取大名德贾, 呵呵, 好名, 超凡脱俗的好名字, 有德的商人,那可是众里难寻。可是, 就是这么好的名字, 不能取, 谁取谁遭殃! 心理学上,人都有从恶心理的倾向, 人家当面上会念成真德贾(), 但在内心会念成 → 真的假, 麻烦大了!这辈子别说做生意赚钱, 就连最起码的衣食保暖恐怕都难以保证, 谁见我名都会躲得远远的。

 

打趣过后, 言归正传。于我国人而言, 姓在前名在后, 天经地义。追究其缘由, 其实简单不过, 上古时代的母系社会给各个部落安上了姓,后来又演变成男权社会, 皇帝开恩授奖, 赏之已姓, 姓氏也就逐渐多了起来。后来, 每个男婴出生后都会起上名字, 以示同姓之间的差别。虽各地风俗不同, 但大抵按照老辈人的做法, 名字(大名)会按照家谱上的辈份起就。旧社会里, 女性地位低下, 有姓无名者多, 除非富贵人家。革命后, 除旧习,甭分男女, 都有姓有名。

 

习俗中, 老百姓通常会给孩子一个小名阿毛啊狗啊牛啊猪之类的, 传说是小名越烂越是好养。在我的老家,孩子出生之后, 做父亲的会立即去亲戚家报喜, 亲邻会在孩子出生的第十天前来庆祝, 是为十朝”, 东家会操办酒席宴请宾朋邻里, 同时给孩子起好大名。也有的孩子名字并非由亲人拟定,而是由邻里或素不相识的人相赠大名, 一般是本家文化程度不够所致。

 

西欧社会, 古代文明落后于华夏文明甚多。以英国为例, 姓的兴起据说是起源于16世纪时教堂的洗礼活动, 因为同名者太多而无法加以区分。迄至18世纪还有英伦岛上还有不少人是有名无姓的。所以不难理解, 为什么西方人名在前而姓在后。断然不是大家广为传说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所致,完全是西方文明落后于华夏文明的铁证耳。

 

科学网的博主, 衣萨克·牛顿的大名该是无人不晓, 但知道牛顿同学姓的来历的人可能并不多。Issac是来源于西伯来语中的Isaac, 是笑的意思, 通常是男孩的名字。而Newton则是牛顿的祖上随1066年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时移民而来所栖居英国的地名,Newton 中的new是新的意思, tun 在古英语中代表的意思是定居点。Newton 就是叫新定居点这么个地方, 位于Cheshire 境内。


尽管我们的祖先早西方相当长时间就利用了二位系统命名法给人起姓名加以区分, 可我至今没有想出更好的解释: 为什么将这一有无比优势的二位系统用于植物命名的却是晚了上千年的瑞典的林奈先生呢? 传统文化的禁锢显然不太容易解释,系统毕竟是现存的, 只是把人换成植物而已, 触类旁通的典故也早已有之。中医之复杂, 采纳草本之繁多, 怎么就一味地使用着单一命名系统? 不同中药之间习性相近但又有差别的予以归类为什么不可以?显然也不是智力水平的制约。还是由于汉字音节的问题, 还是由于过分注重了象形的文体,导致了抽象思维能力的制约? 或者还是本质上, 我们的文人思维过于笼统, 没有去追究精细差别的驱动力, 导致了把每种植物当成互不关联的独特物种, 相互之间不如人与人一样可以分之以群,区之以类? 或许只是由于人的地域流动性太小, 局限于特定的区域内植物的单一名称系统命名足以区分各种植物, 从而制约了植物二位命名系统的诞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5582-660913.html

上一篇:科普®一条粘有精液的裙子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科学封神榜®我与阎王爷
收藏 IP: 85.76.148.*| 热度|

9 陈楷翰 陆俊茜 文峰 王培会 徐晓 戴德昌 董明 nature2012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