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当年思考政治问题和反思“文革”的知青基本属于“二流子”

已有 5961 次阅读 2012-6-22 13:54 |个人分类:人生.世相|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知青, 二流子

——评电视剧《知青》

 

电视剧《知青》的可看性还是可以的,只是其中最主要的主人公赵曙光是“老革命”的后代,周萍是“民族资本家”的后代,这给了我一个总体印象:该剧主要是反映“官二代”和“富二代”的知青生活的,并且是要说明,他们(特别是“老革命”的后代)早就认识到了“文革”的危害性,是对于“文革”的一批“先知先觉”者。

 

其实,当年的知青是来自全国大小城镇而到全国各地农村安家落户的一般居民(具有城镇户口者)的后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知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北大荒或革命老区去的知青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人只是随大流地被安置到公社或农场,无奈地或认命地生活在农村,当年他们对于“文革”并没有什么清醒认识,相反都是“文革”的盲目拥护者,即使到了今天,人们也只是根据中央的有关文件和决议而随大流地对“文革”持“彻底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也并不等于是对“文革”的清醒认识,更不等于是对“文革”的正确认识。

 

本博主曾于19761978年被下放到宜兴的一个知青点,是所谓“插场知青”,另有三个哥哥先于我而被下放到宜兴的公社,是所谓“插队知青”。我在做“插场知青”以前,早就对“插队知青”的生活有所了解。当年公社里都是采取集体劳动方式,农忙时中午往往只有一个小时用于吃饭,“插队知青”根本来不及烧饭或只能烧夹生饭或隔夜冷饭,所以从小学三四年级起,差不多每到学校放忙假和放暑假,我父母都要让我利用假期到老兄那里去帮他们烧饭。所以,我对“插队知青”的生活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他们平时吃饭缺菜少油,二是农忙时他们常吃夹生饭或隔夜冷饭。真是苦不堪言!“插场知青”因为知青点上有食堂,至少不存在来不及烧饭的问题,虽然平时吃饭也缺菜少油(我们知青点每月才杀一头猪,平均每人摊到二三两肉,即一个月才能吃到二三两肉)。因为缺菜少油,所以食量特大,一天要吃二三斤才有饱足感。也因此,吃饱肚子和吃上肉,是我们知青最感性的追求,至于“理想的追求”,不过是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回城”而已。无论是“插场知青”,还是“插队知青”,农忙时忙得不可开交,吃完饭只想睡觉;农闲时,除了参加生产队或知青点的会议,大家聚在一起所谈论的话题基本上都是“饮食,男女”,几乎完全不谈政治问题,更不可能谈论对于“文革”的看法。

 

《知青》的作者和编剧要么是缺乏对知青生活的直接而深切的体验,要么是“事后诸葛亮”地人为拔高当年知青的“政治觉悟”。当然,不排除当年有个别知青平时不思如何好好谋生,却去思考一些政治问题,甚至对“文革”进行反思,但他们基本上都是知青中吊儿啷铛的人物,在农村是属于“二流子”之类。

 

如何反映当年知青的真实生活和真情实感,是《知青》之类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和编者们所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文学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缺乏对知青生活的深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真实反映当年知青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自己缺乏对知青生活的直接体验,就必须对当年的知青生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如此才有可能写出真实反映当年知青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6-584718.html

上一篇:人在什么时候才像人?
下一篇:防御性思维是腐儒维和思维
收藏 IP: 49.72.185.*| 热度|

32 庄世宇 曹聪 林中祥 陈儒军 仇文利 吕喆 陈小斌 王涛 张伟 刘庆丰 李学宽 陈安 曾新林 周少祥 吴云鹏 王铮 吕乃基 刘继顺 曹俊兴 唐常杰 李志俊 曹广福 李斌 李天成 朱志敏 赵云雪 赵美娣 逄焕东 林耕 dangping hunter000 shixin1988092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