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世界性贫富悬殊难以减缓

已有 3146 次阅读 2012-1-18 12:1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class, center, 世界性

世界性贫富悬殊难以减缓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席卷全球很多国家的抗议活动,让过去的2011年特色鲜明。美国《时代》杂志把“抗议者”选为2011年的年度人物,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因为以“占领华尔街”和“阿拉伯之春”为代表的抗议运动,强烈表达了民众对社会的不满,尤其是“占领华尔街”运动打出的我们是99%”口号,确实反映了西方社会少数富人占有大部分社会财富所导致的严重社会不公的现实。

如今,抗议活动的大潮已退,而导致人们抗议贫富不公的问题却依然存在。特别令人尴尬的是:尽管“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抗议声音很大,被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可惜无论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参与者,还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都拿不出什么解决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可行办法。因此,无论是在刚刚来临的2012年,还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世界难以走出贫富悬殊的困境。

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不公的最古老、最直接的办法是“杀富济贫”式的暴力革命。但是,走过二十世纪曲折的道路,人们认识到革命不是解决贫富悬殊的好办法,而革命后若是实行令人窒息的“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尽管缩小了贫富差距,但却不是人们想要的。况且,资本主义社会经过百余年的进化,贫困已不再是绝对的,美国的穷人仍可以住在有空调的房间、看着彩电,基本生存不存在问题。人们可以走上街头抗议、却没有人愿意去革命。“杀富济贫”式的革命没有市场,但降低一个力度的“劫富济贫”式的措施,还是有人在想。埃及一个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提出:各国应对净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一次性征收全球财富税。他计算如果按10%的税率征收,那么全球征收的总额将为大约5万亿美元。美国用该税能够将债务降至GDP80%之下,欧洲能够解决其公共债务危机,社会的贫富悬殊将大大缓解。只可惜这样的想法除了受到网友的奚落,却没有真正响应的政府!

目前,很多国家对于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考虑最多的解决办法是比埃及银行首席执行官的建议,再降低一个力度的“减富济贫”,即对富人增税。说得学术一点就是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来改善贫富差距过大。但是,“减富济贫”在西方社会不但社会共识不够,而且实施空间有限。尽管美国“股神”巴菲特指出他的纳税率比他的秘书们还低,要求政府向包括自己在内的富人增税。然而,当奥巴马打算向富人征收名为“巴菲特税”的新税,以使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富人承担与中产阶级相同的税率时,共和党人却称这只是“奥巴马的一场政治举动”、是“阶级斗争”, 将威胁私营经济,不利于美国经济前行。共和党人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一些媒体也认为奥巴马是在玩“政治把戏”、效果有限。在英国,来自左右翼的20位著名经济学家联名致信英国媒体,称政府应该降低在2010年税收年度出台的最高50%的税率,因为对富人征税太多,不利于他们投资和创造就业,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

 “杀富济贫”和“劫富济贫”没有市场,“减富济贫”没有空间和共识,降低贫富差距过大还有出路吗?20081月,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在达沃斯论坛做了一次自认为是最重要的演讲,其中提出:“用市场力量和制度创新,服务穷人”。其实质与传统资本主义利用人性中“自利”的力量,取得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相对应,利用人性中的“关爱他人”的力量,通过市场力量既为穷人服务,又能获得利润,从而克服传统资本主义只服务于有钱人,所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这的确提供了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新思路,但是,他在几年前就提出的这种“创新型资本主义”,在这个世界上采纳的国家也好,或者企业也罢,却为数不多。调动人善的力量,要比发挥人自利的力量难的多得多!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对西方近年来社会贫富悬殊问题突出的原因,很多研究的结论指向两个方面:全球化和技术变革。而对于这两股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巨大潮流,世界上还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

因此,在近期内贫富悬殊的困境难以得到大幅改进。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用《艰难时世》反映社会的不公,二十世纪美国作家斯坦贝克写了《艰难时世》控诉社会的贫富悬殊,而二十一世纪恐怕仍会有伟大的文艺作品问世,表达人们对贫富差距这一问题的不满!

《环球时报》 2012年1月18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140-529963.html

上一篇:新的一年,全球治理难以令人期待
下一篇:博士梦的困惑与感悟
收藏 IP: 218.249.24.*| 热度|

1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