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饶毅      

博文

学而时教之,不亦说乎 精选

已有 8978 次阅读 2008-12-22 12:46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老师,特别是做研究的老师,一生都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教学,不仅是工作,也可以很有趣。教育是有倍增潜力的事业,有激动人心的前景。
 
目前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对于教授非常重要,教学的动力不强。有鉴于此,我将当选由学生投票的北大第十三届“十佳教师”时候的感谢信,写成随想,希望激励更多的老师,特别是年青老师,积极参与教学。
 
当选北大十佳,首先应该感谢学生。因为,与其说是投票给候选老师,不如说很大程度是投票给学生竞选班子。北大十佳先由各个学院学生自由选出各学院的最高得票者,然后由学生义务组织起来为各位候选老师竞选,最后由全校几百个学生代表投票。候选老师除了一次公开讲课以外,其他是听从学生班子的安排。学生们策划各种活动、准备材料、到适当场地,使信息抵达学生代表和他们身边的学生。我们学院的王迪、纪玉锶、侯锐、杨萌、刘天舒、刘筱做了很多工作,还有其他志愿者。投票主要是肯定他们策划、组织、联络、制作等工作能力。
 
我喜欢教课,但没想过得教学奖。今年12月等于两次得到鼓励。12月初科学院首届教学奖中两个特等奖之一BIO2000课程,是上海的吴家睿和我2000年开始的研究生必修课。当时的设计和组织,有特色,但现在应该有年青人来改进这门课。如果都快十年后的今天还是好课,那是因为年青人没有积极起来参与教学,如果他们起来组织好的研究生课,就可以、而且应该革BIO2000的命。
 
很多年青教授有误解,认为年资高以后才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我认为,起始各种改革,不要等年资高,年青时,活跃、自主,应该多启动一些有意的事情。年资高了,自主的时间有限,很可能不如年青的老师做的好。
 
我在中国读研究生的时候做过助教。在美国读研究生第二年也做过,不过那时英文还很有问题,学生很不喜欢。最早主动教课是刚到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做助理教授的第二年。药理和分子生物学系的Ross Cagan、内科系的Rafi Kopan和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的我三个助理教授,常常聊天,有次午饭后,决定开门新课,名称也耸人听闻,叫molecools(自造的词“酷分子”),专挑我们认为酷的东西讲。当即吸引了很多学生,是当年选修最多的研究生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也改善了我10年前给美国学生讲课不行的记录。其后我每年都讲课,美国、香港、大陆,量并不多。
 
要讲好课,老师得做很多准备,对自己搞懂一个领域有帮助。开课后,可以比较明确知道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开了这门课,受到影响。若干年后,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会比我们老师好很多、很多倍。真是莫大的欣慰。
 
实验室有几个研究生、大学生要开一门新的研究生课程,计划令我咋舌,他们指导我参加:初生牛犊的鞭策。每开一门新课,我心里有哆嗦的时候。但是,克服自己,也是一乐。
 
希望和老师们分享我的内心想法:学而时教之,不亦说乎。
 
2008年12月16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37-52244.html

上一篇:小学上课记
下一篇:相声:讨饶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