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先生在长沙演讲时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此语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声络绎不绝。也有人认为周先生此语实在可以理解,都是为了招生嘛。
众所周知,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这并不是空穴来风,从数据上看,201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23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在校生2231.79万人,毕业生575.42万人。相对于规模而言,更多关注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在钱学森先生抛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之后,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大学的人才培养这个问题上。
诚然,目前大学存在的问题很多,人大前校长纪宝成先生日前呼吁:高校人才培养应该是第一位的。而现在的高教界人士,或有心或无心地把这三者搞错位了,盲目重视科研成果,重视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却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大学是什么?大学不是政府机构、不是企业,是社会的良心,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一般认为,大学有三个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个功能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是什么?或者说大学是否需要通过科研和服务来培养人才?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在我看来,在厘清大学功能逻辑层次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大学功能的高效耦合模式,或许我么能找到大学该如何培养人才的答案。
一、问题的根源
不管周其凤先生怎么样质疑美国的大学教育,事实上,美国是大学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培养的人才也是最多的。在我看来,美国大学教育最成功的在于两点,一是思想上的包容;二是单个学生占有的教育资源量高。思想上的包容是培养创新思维,造就天才、怪才的前提;单个学生占有的资源量高保证大学生能得到足够的智力、条件、机会的支持。就国内而言,随着大学的大规模扩招,其智力资源及办学条件难以适应高水平教育的要求,虽然国家对大学的投入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也是杯水车薪。我国的体制决定了大学从外部获得资源的能力非常有限,特别是大多数的地方院校。纵观世界上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无不是靠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作保障,当然不一定是政府资金。当经费得不到保证时,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培养杰出人才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乎,很多大学都在通过各种途径争取资源,有的通过争取科研经费,有的通过为企业服务等,但都是缓解投入不足的解决方案。当大多数的步调一致时,经费投入相对较多的似乎被同化了,当然这些内容也是反应国内大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我看来,目前大学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投入不足导致的。
二、什么是大学的人才培养
一般认为,大学的人才培养是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其实,大学的人才培养也包括培养高水平的大学教师。在逻辑上,培养高水平的大学教师是培养高水平大学生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即使在办学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没有一批人格高尚、视野宽阔、爱岗敬业、学术知名的大学教师,根本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大学生。所以说,在大学培养高水平的教师与培养高水平的大学生同等重要。但在国内的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尚未健全,有的仅注重教学或研究水平的提升,忽视了人格、道德、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近年来,大学教师的职业声誉不断下降也说明了这些问题的严峻性。
从大学的功能来说,核心是人才培养。但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是与人才培养割裂开来的吗?显然不是。很难想象,一个教师不做科研,不能站在学科前沿传授知识;不了解生产实际,不能切实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能教出好的学生吗?所以,大学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反作用于学生,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最终培养高水平的大学生服务社会,才是大学功能的科学逻辑。
三、大学人才培养的路径
如何将大学功能高效耦合,培养优秀人才?我认为:就学生培养而言,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一方面在思想上要更加包容,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产生的环境。在党的方针政策框架下,以尊重科学,激励创新为主要目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大学生人均资源量。在保证国家投入的前提下,探索市场、资本等多元化投入体系,在适当时可考虑减招,必须保证每个大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
就教师培养而言,首先是建立人才吸引机制,把热爱教育,学术、道德水平高的人才吸引到教育岗位上来。这需要建立合理的大学教师薪酬体系,同时要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教师培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急功近利,一条腿走路,忽视全方位的提升,造成“木桶现象”。最后,要完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坚决遏制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公正透明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治校作用,建立让聪明、勤奋、道德高尚的年轻人脱颖而出的机制。
四、政府的作用
建设高水平大学,政府责无旁贷。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还是应该完全交给大学。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另一方面要放手。
政府需要强化的是投入机制和引导机制。在投入上,给予大学持续增长的支持,使大学有充裕的经费来不断提高生均资源量,不断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引导上,要一方面引导地方政府加强对大学的支持;另一方面引导大学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和核心,探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高效耦合机制。
政府需要放手的是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从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和公推公选大学校长开始,让大学拥有独立的资源配置权,非重大问题,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不再介入,尊重大学的自主决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