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创新:我们是否已经过度 精选

已有 11114 次阅读 2011-11-25 08:16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创新, 科研, 过度

前天看到一篇文章,其中谈到人类能够顺利越过2100年的概率不超过50%,可能因为战争(这个概率最大),也可能因为气候。看了一身的冷汗,作为科研人员,我们似乎应该问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创新,我们是否已经过度创新。下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一、我们需要那么多的产品形式么?现代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产品的花样不断翻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比如手机,短短20多年,已经越过了几十个产品等级,每个厂家每年都要推出几十种产品。但是这带来了巨大的问题,首先是巨大的资源浪费。虽然购买是个人行为,企业有盈利的本能,但是资源的浪费确实不可忽视的。大量的稀有金属被用来加工这些产品。其次,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并没有带来本质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手机通讯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应用是真正有意义的,那就是通话和短信,也许还包括彩铃和其他部分小功能。但是这些功能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并没有多大的意义。相反,手机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还有计算机,我们的计算机更新的速度已经是达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今年买的机器,两年后必须换代,否则有的软件已经不再能够运行。这样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十年前普通的计算机已经能够胜任绝大多数的应用需求。可是,为了所谓的体验,我们还在不断的提高所谓的性能,其代价就是不断地淘汰现有的物品。淘汰的代价是环境的恶化。
 
二、我们需要那么多的武器么?现代化的武器的杀伤力越来越强,人类已经能够毁灭自己无数次。在所谓的国际平衡理论下,所有的国家都在不遗余力的发展自己的武器。人类用自己的精华在制造毁灭自己的武器。比如美国,在国防投入上每年达到7000亿美元。这些可都是人类的财富。我们把过多的财富投入到毁灭性的创新中。但是,先进的武器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而人类生存的空间却是越来越小,甚至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由于计算机软件的一个小小缺陷就可能导致人类的消失。在复杂的系统中,稳定性越来越差,也有越来越多的毛病,这些毛病迟早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我们需要那么复杂的医疗手段吗?问这个问题似乎是有悖于人类的,但是我还是始终觉得我们的医疗也是过度的。前天读到一本书,《中国人的幸福观》,书中谈到中国人几千年的经验中尤其是道家认为,对付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死亡。只有死亡才能结束对死亡的恐惧。人不能不死,否则地球将无法承受。痛苦一样是生命的一部分。事实上,现代医疗手段,只是带给了人的生命的延续,没有带给人以幸福。比如,有些人在严重的病痛中继续生存,这不是一个好的体验。人类在没有现代医疗条件的情况下生存了几十万年。可是当我们有了现代医疗条件,我们改变了整个地球生物种群的代谢规律。生物手段的不断深入研究,将带给我们的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实际上,人类更应该关注人自己的心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疾病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解决了心理问题,要比强硬解决疾病问题来的更重要
 
 
四、我们需要这么多的物质么?现代社会的一大特色就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我们可以购买原来越多的衣服,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其实所有这些大多数并不是生存的必须,而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物质的丰富并没有带来永恒的幸福感,相反,越来越多的的人成为了物质的奴隶。为了物质可以放弃道德,放弃做人的底线
 
五、我们需要这么多的论文么?在科学研究越来越成为一个职业的情况下,每年全世界发表了几十万篇所谓的论文,相比100年前,增长了几十倍。但是这些论文中,对人类生存真正有价值的有多少呢?本质的科研成果比例越来越低,垃圾越来越多,以至于当我接到一篇审稿时,会觉得判断是否抄袭都越来越困难,因为新出现的论文已经超越了人的阅读能力。我们被自己制造的垃圾包围了。我们把越来越多的财富投入到无意义的胡思乱想中。
 
六、科学成果的副作用的研究为什么做的人太少?我们做科研,功利心都是有的,那就是不断地试图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证明自己是好的,但是从来没有见到一篇文章论述自己方法的本质缺陷,甚至论述自己方法可能带来潜在危险。这是科学发展的一个癌症。我们因为功利,所以我们有意识的回避我们的缺陷。比如药物的使用,副作用被有意的回避。现代经验已经证明,大量的药物已经对人类产生了不可挽回的副作用。比如电子产品的使用,我们有意识的回避其对环境的影响。科学研究的结果越来越失去其本来的意义,越来越对人类不利。
 
   这些问题虽然耸人听闻,但是个人以为,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员,我不认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实际上,我们的科学研究的方向起码不是周全的,而是有选择的。我们忽视了和地球共存的理念。在未来,对现有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研究应该越来越多,消除这些影响的技术也应该越来越多。当然,人类的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我们创造了多少新的技术,而是像《神圣人生论》一书中提到,人的终极追求依然是不断地自我体验,而非依靠外物。科研,需要调整,需要受到约束,而不是象病毒一样的蔓延和扩散。有计划的科研,有约束的科研,是人类生存的必由之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6-511493.html

上一篇:阅读:大脑需要准备多少种模式
下一篇:科研持久战:方法总比问题多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79 吕喆 刘艳红 陈小斌 冯权泷 赵建民 赵斌 曾杰 丁世谦 刘洋 杨晓虹 孙学军 张其锦 黄林科 刘昶 褚昭明 陈学伟 刘立 张兴国 王涛 李永丹 蒋滨 戴力扬 李新海 黄锦芳 杨正瓴 刘用生 朱新亮 徐耀 徐兴华 李宇斌 卢利强 闫钟峰 刘广明 曹俊兴 刘克 曹聪 黄武强 王继慧 王可 胡石建 何士刚 王虎 印大中 李学宽 陈苏华 钱磊 骆小红 杨华 邱明波 崔树勋 唐久英 柳东阳 石磊 赵纪军 曾新林 傅蕴德 柳林涛 张骥 张磊 刘战雄 wgq3867 zhouguanghui zhangcz07 Deret niubizationl kongmei ron1969 qiongjiaoshou thankworld 者仁王 nuodao zdzszl ahsys zykity crossludo weibin314 iqingjiao fqk6166 adinaliu

发表评论 评论 (16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