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不能创新怨谁呢?

已有 2947 次阅读 2011-11-3 00:40 |个人分类:热点关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科研, 怨谁

远的不说,从17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的学术大师帅星闪耀,如雷贯耳的名字耳熟能详,牛顿、法拉第、达尔文、爱迪生、居里夫人、门捷列夫、爱因斯坦等科学伟人的成就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而且改变了世界。在那个年代,科研经费不会太多、试验设施比较简陋,但凭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他们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即使在科研条件如此优越的现代,有几人能与之争辉呢?

解放后的新中国,甚至在文革年代,我国的科学家不也做出了两弹一星、牛胰岛素、青蒿素等重要的科学贡献。那时的科研条件与社会环境比较恶劣,无须赘述。在恶劣的环境中,没有持之以恒的雄心和忘我的静心能做出如此成果吗?

现在我国的科研条件无疑比过去好多了,项目多了、经费多了、试验条件好了,但浮躁的科学家们已难以做出重大的原创性成果了。多数人将之归因于科研体制不公,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借口。实际上,先不说大牛们如何,二牛们现在也不差钱了、也不差项目了、SCI文章也有N篇了、实验室条件也好了、住房有了、职称也解决了,你不静心做科研还想要什么?人人都想成名成家,这无可厚非,但对科研人员欲实现此目标,前提是你必须能做出重要的科研成果。人们能记住爱因斯坦,并不是因为他获得过何种荣誉称号和奖项,而是他做出了相对论、质能方程等伟大的科学业绩。你在科研中有了重要突破,大牛们、权威们无法阻挡你前进的步伐,这也是你与大牛们叫板的唯一资本,做不出重要的创新性成果还怨天尤人有用吗?怨天怨地不如怨自己,自己不争气牢骚满腹有啥用?

鲁迅说过“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咱现在基本上不差什么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管那些体制啥的干嘛。确实,我们难以改变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

我的观点是,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于科学研究,在长期科研积累的基础上,一定会迸发出创新的灵感,做出重要的科学贡献。

俺说的可能比较偏激,但话糙理不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503975.html

上一篇:“羊性”人才能创新吗?
下一篇:文献读多了真有害吗?
收藏 IP: 221.204.184.*| 热度|

8 陈小润 赵纪军 张骥 彭思龙 唐常杰 杨正瓴 王随继 孙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0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