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转】“秦淮八艳”的男朋友们(上)

已有 3876 次阅读 2008-12-8 12:50 |个人分类:论游—走遍中国|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在一个多也前贴过一个秦淮河的游记文章,中间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秦淮八艳”的男朋友,热情的朋友圆桌骑士知道的明显比我多,把她们的事迹全部找了出来。

  “风华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十里秦淮自古多佳丽,明末清初的八位名妓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曾被冠以“秦淮八艳”,她们留下的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为秦淮河增添了几多传奇色彩。
  要说她们的男朋友嘛~~(抓耳挠腮一阵),好象是:
  李香君——侯方域(其爱情故事详见孔尚任的《桃花扇》)
  董小宛——顺治与“东林四才子”之一的冒辟疆(三角恋)
  柳如是——求见东林党领袖钱谦益时自荐为妾
  顾横波——嫁降清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为妾
  马湘兰——明末江南才子王稚登
  陈圆圆——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
  寇白门——曾嫁明保国公朱国弼(一酒肉之徒,可叹~)
  卞玉京——“东林四才子”之一的吴梅村

  秦淮八艳--侠肝义胆李香君
  李香君,她名為香,其時稱呼加一君字在名下,故為李香君,中國著名的戏剧《桃花扇》便是李香君的故事。
  李香君她是秦淮河畔媚香樓裡的名妓,體態十分嬌小,雪肌花膚,慧俊婉轉,生得十分美麗,人題之為「香扇墜」。性格早熟,喜愛靜坐沈思,十四歲時,就有憂國憂傷的議論。
  當時有一位才子,名為侯方域,他父親侯做過戶部尚書,在文壇上有點聲望,門人弟子很多,朋友也不少。方域性格風流瀟灑,二十歲時南下應試,結識當地復社中許多才子,復社中有人提議介紹李香君給侯方域認識;香君與方域因性喜好相近,談話十分契合投機,遂終日耳鬢廝磨,如青梅竹馬般,不料好事磨,方域不幸落第,父親幾次來信催返故鄉,他只得無奈與香君道別。
  侯方域雖北返,心卻仍南留;兩個月後就藉故向父親說要南下會友。一到了南京,與舊友稍聚,便又趕到媚香樓找香君,不巧香君外出,未遇著,就和鴇娘談起娶香君為妻的事,鴇娘十分高興的同意了。
  可是侯方域因匆匆出門,所帶盤纏不多,而當時宦官魏忠賢的餘黨阮大鋮早就想討好這些青年文士;他不知從那得侯方域久缺盤纏,便要手下了贈送奩資以惠李香君。可是,復社中的進步的青年知識份子大都厭惡阮大鋮,李香君久與方域等人來往,知道阮大鋮為士林所不齒,便拒絕接受,仍要其人退回;這一舉動,立刻傳遍了秦淮河,人人一時稱她為俠妓。
  但是由此一事,卻把阮大鋮激怒了,他深恨侯方域與李香君。
  此後方域住在媚香樓裡,與香君生活得十分甜蜜;可是好景不常,懷著怨恨的阮大鋮誣告方域勾結叛賊左良玉,方域的幾名好友規勸他走避,方域只得入又和香君告別。
  方域走後,香君杜門謝客;而心仍懷著怨恨阮大鋮那肯放過?於是他次便威脅利誘要香君到府陪酒。香君推謝數次,阮大鋮心有未甘,他便運用權勢,想要迫香君嫁給他為妾。
  李香君誓死不從,在走投無路之下,便以頭撞柱自殺;幸好在一旁的楊龍文攔阻救護,香君才沒有撞死。但是香君臉己撞破,血飛濺在她所持的一柄圓扇上面。楊龍文看到沾了血跡的圓扇,便用畫筆加以劃添上枝葉畫成桃花──這便是桃花扇的來歷。兩個月後,香君傷勢方癒,便又給朝庭選進宮做宮娥。
  不久,滿清兵由多爾袞率兵南下,攻陷南京,俘擄了弘光帝,南明小朝廷就此結束。而在江北軍中服兵役的侯方域,在此時只身逃回河南故鄉。李香君也趁南京大亂時逃出宮廷,隨著難民到蘇州,依靠昔時同是秦淮名妓的卞玉京為活,生活總算安定了下來。
  可是,在經歷了重重災難之後的李香君,身體卻日漸衰弱,時時咯血,沒等侯方域到來,就病死在蘇州。她死前,有一位擅長說書的柳敬亭曾到蘇州來看她,並且帶來侯方域的音訊;但香君此時已在爾留狀態,無法開口,只把自己的頭髮剪了一撮下來,和楊龍文改畫的桃花扇交給柳敬亭,要他帶給侯方域,作為最後的紀念品。
  香君的一生雖然短促,但是,正當亡國之際,她所處的環境,一方面遭受腐敗政府的官僚迫害,另一方面,她又堅強地和進步的年青文人志士在一起抵抗壓迫。因此,後來的文人,視她為明亡時期的代表者。

  秦淮八艳--风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
  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五十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求见年过半百、文名颇著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时自荐为妾。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日我闻室》一诗。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这首。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66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柳氏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是年其女年17岁,已嫁给无锡赵玉森编修之子。

  秦淮八艳--长斋绣佛卞玉京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
  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18岁时游吴门,居虎丘,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卞赛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
  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这里他遇见了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赛姐妹,看到卞赛那高贵脱俗而又含有几分忧郁的气质,不由想到江南盛传的两句诗:“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席间吴又对卞赛的文才进行了探试,令吴不由倾倒,以后二人交往频繁,感情渐深。
  后来吴在长干里寓所得到卞的一书简,知道卞想嫁给他,心里很矛盾。因吴听到一消息,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最近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赛等。吴在权势赫赫的国舅前胆怯了,只在卞赛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二年后,卞赛嫁给了一诸侯,因不得意,遂将侍女柔柔进奉之,自己乞身下发,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依附于70余岁的名医郑保御,郑筑别宫资之。卞赛长斋绣佛,持课诵戒律甚严,为报郑氏之恩,用3年时间为郑氏刺舌血书《法华经》。
  此时吴梅村当了清朝的官,心情颓伤。顺治七年的一天,卞赛在钱谦家里看到了吴的《琴河感旧》四首诗,方知吴对她的思念。数月后二人在太仓终于相见,卞赛为吴氏操琴,吴感怀不忆,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诗中道出了卞在这十年中的情景,点出了清军下江南、玉京“弦索冷无声”,一派凄凉状况。卞赛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50227.html

上一篇:应急管理研究网访问量超过6万
下一篇:【转】“秦淮八艳”的男朋友们(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0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